野黄芩苷单体的应用

文档序号:34977950发布日期:2023-08-02 00:5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野黄芩苷单体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地说,是关于野黄芩苷单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以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过度增殖和分化,炎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学特征。该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患病率高达2-3%,在我国,患病率已由1984年的0.12%上升至近年的0.72%。银屑病的发生还与可与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共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外用药物是银屑病的一线用药,可单独应用与轻度银屑病患者,也是中重度银屑病的基础用药。虽然近年来以为il-17/23轴为代表的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无法达到皮损的彻底清除。此外还面临着疗效衰减等问题,鉴于生物制剂的免疫抑制效应,因此很难与银屑病常规系统治疗药物例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药物同用,避免双重免疫抑制而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有效且安全的外用药物对于银屑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糖皮质激素虽然是外用治疗银屑病的一线药物,但由于银屑病病情顽固且反复,因此长期使用会出现不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皮肤萎缩、萎缩纹、烧灼和瘙痒感、毛细血管扩张、银屑病患者皮损加重和皮损反跳现象转变成脓疱型、红皮型更严重的银屑病等不良反应。此外,长期的大面积应用,会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还可出现高血压、高血糖,严重者出现消化性溃疡及骨质疏松等系统问题。维生素d3衍生物例如卡泊三醇等,其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强烈的刺激反应以及大面积应用时引起的高钙血症,银屑病患者本身就有皮肤屏障的损伤,加之常伴有瘙痒,皮损区域常伴有破溃,维生素d3衍生物因其强烈的刺激反尽量避免用于银屑病皮损区域炎症较为显著的区域,尤其应避免用于皮损破溃的区域,负责会引起病情的加重。上述两者药物均不能很好的应用于颜面部及皮肤褶皱区域。维a酸类药物例如他扎罗汀凝胶,该药物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刺激反应并会引起光过敏,同时由于潜在的致畸作用。因此,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生育愿望的妇女禁止使用。此外,该药物外用面积若超过20%的安全性并未得到明确。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软膏,这类药物虽然可用于颜面及皮肤褶皱区域,但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免疫抑制下引起的皮肤感染风险增加,如kaposi水痘样疹、脓疱疮、传染性软疣、毛囊炎等,同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警告长期应用可能增加淋巴瘤的风险。

3、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治疗银屑病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现有的“血分论治”的独特理论体系,中医药一直在银屑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改善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鉴于当前生物制剂临床治疗的不足之处和现有外用药物的局限性,因此,银屑病患者越来越患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外用药物。

4、中国知网2023,43(01),123-129公开了“黄芩提取物抑制il-22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过度增殖”,过表达mir-369-3p可以部分逆转黄芩提取物对银屑病细胞模型的细胞活性,凋亡以及炎性水平的作用。结论:黄芩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mir-369-3p表达,抑制il-22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炎性反应,并促进其凋亡。

5、中国专利文献cn:202110816672.x,公开了半枝莲提取物的新用途,以huvecs为研究对象,模拟血管异常增生内环境,以vegf为刺激因子干预huvecs,完成体外促进血管异常增生。结果证实了发现中药半枝莲提取物能够抑制vegf促进的血管异常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r/akt/erk1/2信号通路相关,同时还能够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改善vegf引起的炎症反应,使半枝莲提取物可以用作护肤品,同时也为治疗银屑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思路,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了半枝莲提取物的商业利用价值。

6、本申请从临床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着手,重点关注中医药外用治疗银屑病的转换,选取临床中治疗银屑病常用药物半枝莲、黄芩共有的主要化合物野黄芩苷为研究对象,采用证据等级更高的动物实验,通过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该单体配方外用治疗银屑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2、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提取物由野黄芩苷制成。

4、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所述野黄芩苷的重量配比为1-5%。

5、更优选地,所述野黄芩苷的重量配比为5%。

6、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软膏剂和/凝胶剂。

7、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的乳膏剂的制备过程为分别称取或量取处方量的药物和辅料,将水相混匀,加热至55℃,后加入三乙醇胺;将油相混匀后加热至水相相同温度;开启机械搅拌,设置转速为400rpm,将油相缓缓注入到水相中,进行恒温乳化15min,继续搅拌至冷却至室温即得。

8、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的常规载体。

9、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所述药学上的常规载体选自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调味剂、着色剂和助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的载体为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丙三醇、液体石蜡、蒸馏水。

11、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的载体百分配比为10%硬脂酸、4%单硬脂酸甘油酯、10%丙三醇、0.1%尼泊金乙酯、5.3~5.4%液体石蜡、5.8~6.1%三乙醇胺,其余部分为蒸馏水。

12、本发明优点在于:

13、1.本发明是基于“血分论治”银屑病的学术思想,结合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及我国传统中医药外治疗法的基本原则提出的一种外用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提取物配方。

14、2.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以当前银屑病治疗方式中的薄弱点为突破口,在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经验的指导下提出一种具有明确疗效、安全的外用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提取物配方。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野黄芩苷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野黄芩苷的重量配比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野黄芩苷的重量配比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软膏剂和/或凝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的常规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的常规载体选自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调味剂、着色剂和助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丙三醇、液体石蜡、蒸馏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百分配比为10%硬脂酸、4%单硬脂酸甘油酯、10%丙三醇、0.1%尼泊金乙酯、5.3~5.4%液体石蜡、5.8~6.1%三乙醇胺,其余部分为蒸馏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野黄芩苷单体的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野黄芩苷单体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用途。该药物是由野黄芩苷和载体为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丙三醇、液体石蜡及蒸馏水制备而成。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野黄芩苷乳膏可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损和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组织病理,证明了野黄芩苷乳膏对银屑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屈可伸,邢梦,罗楹,李斌,蒯仂,丁小杰,茹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