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821343发布日期:2023-07-20 01:4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针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和脉管畸形(vascular anomalies)是一种良性先天性疾病,白种人发病率约为4%~5%。血管瘤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约占60%以上,其次是躯干和四肢。通常根据病变深度分为浅表型(位于乳头状真皮层)、深部型(位于网状真皮层或皮下组织)和混合型(同时具有浅表血管瘤和深部血管瘤的特点)。根据病变发展的过程,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虽然文献报道大多数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自行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残余,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同时血管瘤的整个生长周期过程中可出现出血、糜烂、影响容貌,甚至影响重要部位功能等症状。因此,目前主张除位于非美观部位、局限、稳定的小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外,其他血管瘤均应积极治疗而不是等待观察。

2、目前有文献和专利报道用药物滴眼液、口服液混合敷料、软膏等剂型可用来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但上述已存在药剂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滴眼液及口服液混合敷料在短时间内迅速挥发,药物不能起到长效作用,且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皮肤干燥,脱皮等不良反应;涂膏剂不易干燥,容易被衣物等外物蹭掉且不容易被皮肤吸收,并且现存在外用方式皆有渗透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的促进药物作用于较深的真皮层或皮下病灶。

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适合婴幼儿使用不易被擦拭掉、微创易吸收、渗透性更好且成本较低的药物剂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外用抗血管瘤外用涂抹药物易被擦拭,无法达到治疗疗效的缺陷。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所述微针贴片包含基底和微针,所述基底和微针一体成型,所述基底和微针均由以下组分制成:第一透明质酸钠、第二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的质量百分比=(15~18):(1~2):(1~20):(1~2):(60~80);其中,所述第一透明质酸钠为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所述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是8000~10000;所述第二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是20万~40万。

3、较佳地,所述抗血管瘤活性药物至少包含马来酸噻吗洛尔、西罗莫司、复方倍他米松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4、较佳地,所述微针包含若干个,间隔布置在所述基底的表面。

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水浴温度下,向容器中加入第一透明质酸钠、第二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15~18):(1~2):(1~20):(1~2):(60~80),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常温下静置直至混合溶液无气泡产生;s2,提供一微针腔和基底腔相互连通的微针模具,将静置后的混合溶液加入所述微针模具中,通过离心使所述混合溶液填充至整个模具中,静置后凝固;s3,干燥,脱模后得到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

6、较佳地,步骤s1中,所述水浴温度为70~90℃。

7、较佳地,步骤s1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60~180分钟。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9、(1)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采用的是将抗血管瘤活性药物直接混合在基底和微针中,制备原料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当接触到血管瘤皮肤部位时,能够溶解于皮肤中,实现血管瘤部位的精准治疗,提高药物疗效,微创的给药方式使得患者顺应性好,实现患者的自主给药。

10、(2)可溶微针贴片所载的抗血管瘤药物为外用药物马来酸噻吗洛尔,常规情况下单独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将导致渗透性有限,且易于蹭掉,而将马来酸噻吗洛尔制作成可溶微针贴片,不易被蹭掉,相较于现有贴片中使用的口服药物普萘洛尔,本发明可在制备时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因此瘤体吸收的药量可以预知且可控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1、(3)可以通过控制微针基底的面积和微针的数目和长短,实现对微针负载抗血管瘤活性药物的有序控释,减少抗血管瘤活性药物的损失。

12、(4)低分子透明质酸钠可以增加韧性,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不易造成脆裂,不会引起明显的皮肤炎症、红肿、出血、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

13、(5)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无需大型设备即可实现大面积生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包含基底和微针,所述基底和微针一体成型,所述基底和微针均由以下组分制成:第一透明质酸钠、第二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第一透明质酸钠:第二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的质量百分比=(15~18):(1~2):(1~20):(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血管瘤活性药物至少包含马来酸噻吗洛尔、西罗莫司、复方倍他米松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包含若干个,间隔布置在所述基底的表面。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水浴温度为70~9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60~180分钟。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3000~5000转/秒,所述离心的时间为4~6分钟。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干燥是进行电热鼓风干燥,所述电热鼓风干燥的温度为40~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针贴片包含基底和微针,所述基底和微针一体成型,基底和微针均由以下组分制成:第一透明质酸钠、第二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抗血管瘤活性药物:1,2‑己二醇:水的质量百分比=(15~18):(1~2):(1~20):(1~2):(60~80);其中,第一透明质酸钠为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酶切寡聚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是8000~10000;第二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是20万~40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可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药物通过针孔进入皮肤内部,大大提高药物疗效,制备成本较低,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曦,张世仁,仇雅璟,刘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