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0831发布日期:2023-07-26 10:4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肠道菌群是生活在肠道内并与宿主共生的微生物菌群,包括细菌、噬菌体和真菌等,数量达100万亿,是人体细胞的10倍。肠道菌群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包括维持肠道上皮屏障完整、抑制病原体粘附于肠道表面、调节免疫系统、降解其他不可消化的碳源、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因子。肠道菌群作为肠道组织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不仅可以提高肠道屏障的保护效率,还可以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入侵。肠道菌群与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相互作用,包括脑、肺、肝、骨和心血管系统等,共同维持身体健康。内源性和外源性影响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干扰与多种疾病过程有关。肠道菌群失调会破坏生理稳态,导致宿主代谢中断、免疫失调、神经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而这种紊乱的状态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过敏、炎症性肠病(ibd)、精神疾病和癌症等。因此,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当菌群失调造成宿主疾病发生,外源补充相应缺失的有益肠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宿主病理状态,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疗法之一。目前外源肠菌通过口服方式进入胃肠道定植并发挥其活性,然而肠菌经过胃肠道时损耗量大,真正进入肠腔体的细菌还存在定植效率低下的问题。胃肠道中低可用性和保留时间不足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肠菌在肠道的定植效率,限制了口服肠菌在宿主体内发挥的生物活性及口服给药技术的临床转化。尽管有表面化学修饰、基因工程和材料封装等多种方式已被探索提高口服肠菌在肠道定植和疾病治疗效率,然而这些策略依然存在肠菌存活率低、制备步骤复杂、普适性弱与肠粘膜接触不充分等缺陷,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简便易行、高效和普适的口服递送肠菌的体系。

3、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可食用的天然微藻,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已有研究表明它的螺旋结构可以使其更易被肠绒毛捕获,并粘附在肠壁上,延长细菌在肠内的滞留时间。螺旋藻产生的固有荧光叶绿素可以在不需要化学修饰的情况下进行荧光成像,这使得它更适合于被检测在体内的定植情况。

4、口服外源肠菌的生物利用度低、肠道保留不足等问题很大程度降低了肠菌在宿主体内发挥的生物活性,限制外源肠菌口服递送技术的普遍推广。因此构建一种新的口服递送肠菌体系,口服该体系后提高外源肠菌在宿主肠道的定植效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疾病治疗效果。螺旋藻附载肠菌体系的建立为靶向提高外源肠菌在肠道定植效率和加速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附载肠菌,口服螺旋藻附载肠菌体系可提高附载肠菌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和肠道定植效率,增强有益菌对肠道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包括螺旋藻,所述螺旋藻表面黏附大量肠菌。

4、优选地,所述螺旋藻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盐泽螺旋藻、吉特勒氏螺旋藻、连体螺旋藻、大螺旋藻、为首螺旋藻、库塔螺旋藻或宽松螺旋藻。

5、优选地,所述肠菌为乳杆菌、肠杆菌、芽孢杆菌、拟杆菌、链球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短杆菌、乳酪杆菌、乳植物杆菌、片球菌、丙酸杆菌、芽孢乳杆菌、乳球菌或明串珠球菌。

6、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进行共培养,得到螺旋藻附载肠菌体系。

8、优选地,纯净螺旋藻的获取方法包括:

9、获取新鲜的螺旋藻依次进行离心、清洗、沉淀,得到螺旋藻沉淀;

10、将得到的螺旋藻沉淀进行重悬,得到纯净螺旋藻。

11、优选地,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进行共培养,具体方法是:

12、分别预设肠菌和纯净螺旋藻的起始浓度;

13、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在25-37℃、80-220rpm环境下共培养1-9h,得到螺旋藻附载肠菌体系。

14、优选地,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进行共培养,具体方法是:

15、预设肠菌的起始od600为0-1;纯净螺旋藻的起始浓度为0.1-1mg/ml;

16、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在37℃、160rpm环境下共培养7h,得到螺旋藻附载肠菌体系。

17、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以螺旋藻为载体的肠菌组合物。

18、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饮食品,该组合物含有以螺旋藻为载体的肠菌组合物。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利用螺旋藻自身螺旋结构长时间黏附于肠绒毛,最终使得螺旋藻表面附载的肠菌可高效定植于宿主肠道。通过体内外实验,得以验证螺旋藻附载的肠菌在肠道定植效率显著提高。螺旋藻天然微载体附载肠菌这种体系,口服后的生物利用率高,生产便利,更易将其制备成口服用食品饮品及药品等。



技术特征:

1.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藻,所述螺旋藻表面黏附大量肠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藻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盐泽螺旋藻、吉特勒氏螺旋藻、连体螺旋藻、大螺旋藻、为首螺旋藻、库塔螺旋藻或宽松螺旋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肠菌为乳杆菌、芽孢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链球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短杆菌、乳酪杆菌、乳植物杆菌、片球菌、丙酸杆菌、芽孢乳杆菌、乳球菌或明串珠球菌。

4.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纯净螺旋藻的获取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进行共培养,具体方法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肠菌和纯净螺旋藻进行共培养,具体方法是:

8.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螺旋藻为载体的肠菌组合物。

9.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的饮食品,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螺旋藻为载体的肠菌组合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螺旋藻为天然微载体的肠菌口服递送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螺旋藻,所述螺旋藻表面黏附大量肠菌;本发明所述的螺旋藻天然微载体附载肠菌这种体系,口服后的生物利用率和肠道定植效率高,生产便利,更易将其制备成口服用食品饮品及药品等。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杨容容,张林娟,周耿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杰瑞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