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4605422发布日期:2023-06-29 02:5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囊制备,尤其涉及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早在公元4世纪和16世纪,中国医学先驱葛洪和李时珍已先后尝试使用粪菌移植的方法,但直到2010年由美国医生silverman等发表了一篇概念验证性论文之后,粪便菌群移植才真正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研究人员在文中描述了7例使用粪便菌群移植方法(家中自行灌肠)成功治愈复发性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病例,患者此前均用其他治疗方案无效,使用粪便菌群移植治疗后,这些患者再没有人出现复发,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研究人员随即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长期随访观察性研究,94例接受结肠镜粪便菌群移植治疗的cdi患者,随访其中77例,结果发现,粪便菌群移植后3天和5天腹泻治愈率分别为74%和84%,总体初步治愈率为91%,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截至2012年9月,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十余位临床医生在医学期刊中报道了300余例粪便菌群移植治疗cdi的案例,患者中900/0以上的人完全好转,2013年,粪便菌群移植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用于cdi的治疗,此外,该技术还可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不明原因腹痛、腹泻、便秘,还有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过敏性疾病、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存在肠道菌群不足或菌群紊乱的问题),迄今,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了粪便菌群移植治疗。

2、现有的粪菌移植大多采用经内镜或者引流管将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十二指肠末端,人工操作需要l-2小时完成的过程,病人粪菌移植成本高,且费时费力,病人治疗体验感差,不利于病情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粪菌移植大多采用经内镜或者引流管将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十二指肠末端,人工操作需要l-2小时完成的过程,病人粪菌移植成本高,且费时费力,病人治疗体验感差,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4、1)供体筛选:粪菌移植具有携带病菌、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严格的供体筛查测试可降低其风险;

5、1.1供体的病史筛选标准:年龄选取18-25周岁之间;

6、运动量,每天有氧运动半小时以上;

7、睡眠:每日睡眠6-8小时,深睡眠时间1-2小时;

8、饮食类型:东方饮食或地中海饮食;

9、药物史方面,在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10、肠道病史方面,无慢性腹泻、便秘、ibd、ibs、结直肠息肉或癌症;

11、在近3个月内无手术史、输血史等可能引起感染的行为;

12、无免疫力低下、病态肥胖、代谢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病史;

13、无恶性疾病或肿瘤病史;

14、排除过度肥胖者;

15、无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情况;

16、无毒品或精麻药物使用情况;

17、无近期在疫区旅游情况;

18、无不正当性生活;

19、1.2血液和粪便病原体检测:供体粪便检测无艰难梭菌细胞毒素、粪便虫卵、寄生虫、贾第虫属粪便抗原、幽门螺杆菌、隐孢子虫抗原、等孢子球虫属、轮状病毒;

20、供体血清学检查无甲肝、乙肝、igm抗体、丙型、艾滋病、梅毒感染;

21、2)供体与受体关系的选择:供体会从家庭成员、亲密的伙伴、朋友或者无关系的捐赠者中选择,与患者有密切关系的个体具有共同环境,相似肠道菌群的优势可能会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22、3)粪便的制备:将50g新鲜粪便加入250ml无菌的0.9%nacl溶液,混合均匀后用不锈钢滤网过滤,去除大颗粒物质,再在冰上转运到实验室并在2h内进行处理,然后再次称重、过滤、离心处理,得到无色的粪菌液;

23、在4-10℃,将粪菌液真空或厌氧环境下,超声波灭菌,灭菌时间5-10分钟,加入无菌黏膜修复剂l-谷氨酰胺,添加量0.2-5mg/ml;

24、4)胶囊加工:开启循环水泵,然后开启蒸汽阀门,蒸汽与循环水直接接触并加热循环水,当循环水温度达到95℃时应适当减少蒸汽阀门的开启度;

25、根据胶液配方及配制量,用流量计测量定量纯净水放人化胶罐内,开启热水循环泵,将煮水锅内热水循环至化胶罐夹层,加热罐内纯净水;

26、按生产指令准确称量明胶、甘油,各成分比例为明胶:水:油=1:1:0.3,待化胶罐内纯净水温度达50—60℃时,关闭罐上的排气阀和上盖,开启搅拌机和真空泵,将称量好的明胶和甘油等原辅料用吸料管吸入化胶罐内,吸料完毕,关闭真空泵,待罐内明胶完全吸水膨胀,搅拌均匀;

27、待罐内胶液达到65~70℃时,开启缓冲罐的冷却水阀门,然后开启真空泵,对罐内胶液进行脱泡,通过视镜观察罐内胶液的情况,脱泡至最少量为止,关闭真空泵,打开排气阀,测定黏度合格和气泡量均符合要求后,用60目双层尼龙滤袋滤过胶液到保温储胶罐中,50—55℃保温备用;

28、用加料勺将粪便液倒入盛料斗,打开胶罐的放料口适当放出胶液,以保证胶液流出顺畅,将胶罐的放料口用胶管与主机箱连接,胶管外包裹胶套用以保温,胶盒温度设置为50~60℃,胶罐进气口连接压缩空气接口,对喷体进行加热,调整转模压力,以刚好压出胶丸为宜,对内容物重进行装量调节,取样检测压出胶丸的夹缝质量、外观、内容物重,及时做出调整,开启转笼开关,边压制软胶囊边进行转笼定型干燥,完成软胶囊加工。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粪菌制备成胶囊,用胶囊治疗的形式代替十二指肠末端手术,降低移植成本,提高病人治疗体验感,利于病人恢复。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粪菌后生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供体筛选,粪菌移植具有携带病菌、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严格的供体筛查测试可降低其风险,供体的病史筛选标准:药物史方面,在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肠道病史方面,无慢性腹泻、便秘、IBD、IBS、结直肠息肉或癌症,在近3个月内无手术史、输血史等可能引起感染的行为,无免疫力低下、病态肥胖、代谢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病史,无恶性疾病或肿瘤病史,排除过度肥胖者,无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情况,将粪菌制备成后生元胶囊,用胶囊治疗的形式代替导管置入手术,降低移植成本,减少移植不良反应,提高病人治疗体验感,利于病人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姜霞,庞博,刘成成,赵增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