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方在治疗和预防EV71感染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155148发布日期:2024-02-26 17:1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扶正解毒方在治疗和预防EV71感染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药物,具体涉及扶正解毒方在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具有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的特点。ev71病毒颗粒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结构,直径大约在24~30nm,无包膜和突起,因此对于周遭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对胃酸和乙醇都具有耐受性。

2、ev71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手足口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感染后可导致低热、口痛、呕吐、腹泻等,同时由于ev71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极高的感染性,临床症状也包括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肌肉僵直等。尽管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病人会自然痊愈并产生抗体,但因感染ev71病毒并且转成重症的患者依旧有极高的几率死于心肺衰竭和广泛的脑干伤害。

3、刘良院士及其团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的证候普遍规律而拟定的中药扶正解毒方由如下8味中药构成:淡附片10g、干姜15g、炙甘草20g、金银花10g、皂角刺10g、五指毛桃20g、广蕾香10g、陈皮5g共计100g。其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上述处方加8倍质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合并,80℃下减压浓缩(真空度为-0.090~-0.1mpa)成浸膏(每克浸膏约相当于2g饮片),加入甜菊素0.5%(质量分数)、乳糖-糊精(质量比为2:1)适量,一步制粒,制成颗粒1000g,分装。目前,扶正解毒方颗粒剂在临床中对274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表明该方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治疗中具有阻断患者转向重症高危/预警人群,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的功效。

4、然而目前尚未有扶正解毒方抑制包括ev71在内的肠道病毒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扶正解毒方或如下3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肠道病毒ev71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棕矢车菊素、芒柄花苷、咖啡酸。

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扶正解毒方由如下质量份的8味中药构成:淡附片10份、干姜15份、炙甘草20份、金银花10份、皂角刺10份、五指毛桃20份、广蕾香10份、陈皮5份,共计100份。

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扶正解毒方由刘良院士及其团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的证候普遍规律而拟定。

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扶正解毒方为扶正解毒方颗粒,其制备方法为:上述处方加8倍质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合并,80℃下减压浓缩(真空度为-0.090~-0.1mpa)成浸膏(每克浸膏的约相当于2g饮片),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甜菊素、乳糖-糊精(质量比2:1)适量,一步制粒,制成颗粒1000g,分装。

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3种化合物为扶正解毒方中含有的活性化合物。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扶正解毒方颗粒或如上所述3种化合物能够抑制肠道病毒71型,和/或治疗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和/或改善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

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抑制肠道病毒71型可为在机体水平或细胞水平抑制肠道病毒71型。

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可为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峡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无力肢体麻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所述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症状可为头痛、发烧、呕吐、肌肉僵直等。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抑制肠道病毒71型是在扶正解毒方颗粒或如上所述3种化合物进入宿主或宿主细胞后(即入胞后阶段)发挥作用。所以扶正解毒方颗粒如上所述3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适于制备用于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的产品。

10、在本发明中,所述肠道病毒71型可为3个亚型,分别为a组、b组和c组。

11、进一步地,所述肠道病毒71型b组和c组各包含5个亚组,即b1-b5和c1-c5亚组的病毒。

12、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肠道病毒71型病毒为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a组成员ev71。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扶正解毒方或如下3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棕矢车菊素、芒柄花苷、咖啡酸。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可为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峡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无力肢体麻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症状可为头痛、发烧、呕吐、肌肉僵直等。

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抑制肠道病毒71型是在所述药物组合物进入宿主或宿主细胞后(即入胞后阶段)发挥作用。所以药物组合物适于制备用于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的产品。

16、在本发明中,所述肠道病毒71型可为3个亚型,分别为a组、b组和c组。

17、进一步地,所述肠道病毒71型b组和c组可为其各包含的5个亚组,即b1-b5和c1-c5亚组的病毒。

18、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病毒为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a族成员ev71。

19、在本发明中,所述肠道病毒71型也可以为其它肠道病毒a族。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的方法,包括将扶正解毒方或3种化合物如棕矢车菊素、芒柄花苷、咖啡酸中的至少一种施用于有此需要的个体,例如人类。

21、本发明人发现扶正解毒方对于肠道病毒71型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因此,本发明的扶正解毒方对于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2、此外,发明人还发现扶正解毒方中含有的3种化合物对于ev71的抑制率大于90%,且在10μm时无明显细胞毒性。因此这些化合物对之后ev71或其它肠道病毒a族的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技术特征:

1.扶正解毒方或如下3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肠道病毒ev71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棕矢车菊素、芒柄花苷、咖啡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解毒方由如下质量份的8味中药构成:淡附片10份、干姜15份、炙甘草20份、金银花10份、皂角刺10份、五指毛桃20份、广蕾香10份、陈皮5份,共计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解毒方颗粒由刘良院士及其团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的证候普遍规律而拟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解毒方为扶正解毒方颗粒,其制备方法为:上述处方加8倍质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合并,8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甜菊素、乳糖-糊精适量,一步制粒,制成颗粒1000g,分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减压浓缩使用的真空度为-0.090~-0.1mp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每克浸膏相当于2g饮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由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疾病为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峡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无力肢体麻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病毒71型为3个亚型,分别为a组、b组和c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病毒71型b组和c组各包含5个亚组,即b1-b5和c1-c5亚组的病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病毒71型病毒为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a族成员ev7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扶正解毒方或其含有的3种活性化合物在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肠道病毒EV71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扶正解毒方由按如下质量份的八味药组成:淡附片10份、干姜15份、炙甘草20份、金银花10份、皂角刺10份、五指毛桃20份、广蕾香10份、陈皮5份,共计100份。其对于肠道病毒71型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因此,本发明的扶正解毒方或其含有的3种活性化合物对于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童贻刚,王姝琦,张忠德,潘胡丹,范华昊,庞泽涵,刘珂,洪碧霞,宋立华,安小平,李梦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