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器

文档序号:35621752发布日期:2023-10-05 18:0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孔器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打孔器。


背景技术:

1、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在骨头受到极大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如:撞击、高处跌落、车祸等,都会多骨头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产生骨折,治疗骨折常采用的方法是实施骨牵引手术,进行骨牵引手术时,需要对骨折处的骨骼进行打孔,之后进行骨针穿刺,骨科医师直接通过打孔钻进行标记处进行打孔。

2、申请号cn201811048299.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手术定位打孔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支撑装置和打孔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卡紧螺栓、底板和侧板,可以对患者腿部不同粗细部位进行固定,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手动液压杆,能够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手术状态,所述打孔装置包括打孔针、驱动电机和刻度尺,所述刻度尺可进行可视化的辅助钻孔,并便于控制打孔的深度。本发明能有效地对患者腿部不同粗细的部位进行固定,并可针对不同手术情况调整手术部位的高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手术强度,可视化钻孔深度减小了操作失误造成二次损伤的可能。

3、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及对现有骨科手术用打孔器的应用了解:目前对骨头位置进行打孔处理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拉扯骨头打孔位置附近的肉质层,在打孔的时候较为不便,极易干涉打孔装置的正常打孔效果,导致打孔偏移的情况或者是接触肉体的情况。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打孔器,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孔器,以解决现有的对骨头位置进行打孔处理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拉扯骨头打孔位置附近的肉质层,在打孔的时候较为不便,极易干涉打孔装置的正常打孔效果,导致打孔偏移的情况或者是接触肉体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孔器,具体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顶部两侧位置分别与罩架底部左右两侧位置固定连接,罩架位于限位座的正上方位置,罩架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位置与定向座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定向座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件,定向座后端位置与齿条架前上方位置固定连接,齿条架为l形状设计,罩架的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架,延伸架为l形状设计,延伸架位于齿条架后方位置,延伸架的前端左下方位置转动连接有扇形齿轮a,延伸架的前端右下方位置转动连接有扇形齿轮b,扇形齿轮a与扇形齿轮b呈对称设计,齿条架左侧位置与扇形齿轮a相啮合,齿条架右侧位置与扇形齿轮b,扇形齿轮a的前端设置有刮板a,扇形齿轮b的前端设置有刮板b,刮板b与刮板a呈对称设计。

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位于限位座的内部中间位置,限位座的左侧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块a,限位座的右侧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块b,滑动块a与滑动块b呈对称设计。

4、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a与滑动块b的侧面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双向螺杆的左侧位置位于滑动块a螺纹孔内,双向螺杆的右侧位置位于滑动块b螺纹孔内,滑动块a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夹持架a,夹持架a的右侧位置弹性连接有夹片a,滑动块b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夹持架b,夹持架b的左侧位置弹性连接有夹片b,夹持架a与夹持架b呈对称设计。

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底部设置有限位器,调节板的顶部前端位置设置有阻挡块,调节板位于滑动块a以及滑动块b的中间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齿轮件的外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环绕架,环绕架的外侧下方位置开设有矩形槽,环绕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底部转轴与环绕齿轮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环绕齿轮转动连接在环绕架的内部位置,且环绕齿轮与固定齿轮件相啮合。

8、进一步的,所述环绕架的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调节臂,调节臂底部内侧位置设置有打孔机,打孔机位于固定齿轮件的下方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环绕架底部外侧位置转动连接有定位栓,定位栓顶部位置位于环绕架的矩形槽下方位置,定位栓的顶部位置与调节臂的底部位置相贴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当需要固定患者打孔的肢体时,首先将患者肢体置于调节板的顶部中间位置,阻挡块后端位置与患者肢体前端位置相接触,接下来转动双向螺杆,使得滑动块a与滑动块b进行对向移动靠近,直至夹片a与夹片b分别贴合患者肢体的左右两侧位置对患者的肢体位置进行固定,结合夹片a与夹片b的弹性设计,避免对患者肢体位置造成过大的夹合力度,阻挡块有效的便面患者肢体向前方位置进行滑动,影响到夹片a与夹片b对患者肢体位置的正常夹合效果。

12、在对固定之后的患者肢体进行打孔步骤的时候,通过调节伸缩杆,使得定向座向下方位置进行移动,进而打孔机的底部位置与患者骨头所需打孔位置相接触,完成打孔的步骤,在定向座向下移动的同时将带动齿条架向下方位置进行滑动,通过齿条架与扇形齿轮a以及扇形齿轮b的啮合传动,扇形齿轮a与扇形齿轮b呈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刮板b与刮板a向外侧位置进行转动,在刮板b与刮板a转动的时候将对其下方患者肢体的肉质层位置进行向外侧摩擦,对患者骨头打孔位置进行打孔步骤时,同时扩张骨头进行的肉质层,规避了对骨头位置进行打孔处理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拉扯骨头打孔位置附近的肉质层,极易干涉打孔装置的情况发生。

13、需要对患者骨头进行不同孔径位置的打孔处理时,通过滑动调节臂的位置,进而带动调节臂下方位置的打孔机进行位置移动,接下来启动电机,环绕齿轮将进行转动,通过环绕齿轮与固定齿轮件的啮合传动,使得环绕架围绕固定齿轮件进行周转,固定齿轮件的底部中间位置作为圆心位置,打孔机围绕固定齿轮件的圆心位置进行转动,完成不同尺寸的打孔效果,并且还能应对患者骨头完成弧形的打孔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座(1);所述限位座(1)的顶部两侧位置分别与罩架(4)底部左右两侧位置固定连接,罩架(4)位于限位座(1)的正上方位置,罩架(4)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伸缩杆(401),伸缩杆(401)的底部位置与定向座(402)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定向座(402)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件(403),定向座(402)后端位置与齿条架(410)前上方位置固定连接,齿条架(410)为l形状设计,罩架(4)的后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架(5),延伸架(5)为l形状设计,延伸架(5)位于齿条架(410)后方位置,延伸架(5)的前端左下方位置转动连接有扇形齿轮a(501),延伸架(5)的前端右下方位置转动连接有扇形齿轮b(503),扇形齿轮a(501)与扇形齿轮b(503)呈对称设计,齿条架(410)左侧位置与扇形齿轮a(501)相啮合,齿条架(410)右侧位置与扇形齿轮b(503),扇形齿轮a(501)的前端设置有刮板a(502),扇形齿轮b(503)的前端设置有刮板b(504),刮板b(504)与刮板a(502)呈对称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1)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1),分隔板(101)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02),双向螺杆(102)位于限位座(1)的内部中间位置,限位座(1)的左侧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块a(103),限位座(1)的右侧位置滑动连接有滑动块b(104),滑动块a(103)与滑动块b(104)呈对称设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a(103)与滑动块b(104)的侧面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双向螺杆(102)的左侧位置位于滑动块a(103)螺纹孔内,双向螺杆(102)的右侧位置位于滑动块b(104)螺纹孔内,滑动块a(103)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夹持架a(2),夹持架a(2)的右侧位置弹性连接有夹片a(201),滑动块b(104)的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夹持架b(3),夹持架b(3)的左侧位置弹性连接有夹片b(301),夹持架a(2)与夹持架b(3)呈对称设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调节板(105),调节板(105)底部设置有限位器,调节板(105)的顶部前端位置设置有阻挡块(106),调节板(105)位于滑动块a(103)以及滑动块b(104)的中间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齿轮件(403)的外侧位置转动连接有环绕架(404),环绕架(404)的外侧下方位置开设有矩形槽,环绕架(404)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405),电机(405)的底部转轴与环绕齿轮(406)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齿轮(406)转动连接在环绕架(404)的内部位置,且环绕齿轮(406)与固定齿轮件(403)相啮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架(404)的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调节臂(407),调节臂(407)底部内侧位置设置有打孔机(409),打孔机(409)位于固定齿轮件(403)的下方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架(404)底部外侧位置转动连接有定位栓(408),定位栓(408)顶部位置位于环绕架(404)的矩形槽下方位置,定位栓(408)的顶部位置与调节臂(407)的底部位置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孔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限位座;限位座的顶部两侧位置分别与罩架底部左右两侧位置固定连接,罩架位于限位座的正上方位置,罩架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位置与定向座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定向座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件。通过齿条架与扇形齿轮A以及扇形齿轮B的啮合传动,扇形齿轮A与扇形齿轮B呈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刮板B与刮板A向外侧位置进行转动,在刮板B与刮板A转动的时候将对其下方患者肢体的肉质层位置进行向外侧摩擦。解决了现有的对骨头位置进行打孔处理时,需要医护人员拉扯骨头打孔位置附近的肉质层,在打孔的时候较为不便,极易干涉打孔装置正常打孔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鸿彬,张屹,梁捷予,刘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