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栓塞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5354发布日期:2023-08-21 15:4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血流导向栓塞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血流导向栓塞支架。


背景技术:

1、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胀形成的瘤状腔体,其腔内壁薄,经过持续性的血流冲刷会有破裂的风险,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伴随着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通常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分为外科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

2、然而,传统的外科开颅夹闭手术创伤风险大,手术过程复杂且难度高;血管介入手术有弹簧圈栓塞术和密网支架植入术,弹簧圈栓塞则需要往动脉瘤内填充金属弹簧圈,若操作不当会破坏壁薄的动脉瘤从而导致急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另外,植入的弹簧圈也伴随有脱出(从动脉瘤内掉出)的风险,如果动脉瘤颈口较大需要另外植入一枚或多枚支撑支架来堵住弹簧圈,这种方法操作繁琐且成本高。而密网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其具有一定的优势,通常由金属丝编织成金属覆盖密度较高、空隙少的一种支架,能够有效地大幅减少或阻挡血液流入动脉瘤,促使动脉瘤颈口愈合。

3、密网支架在治疗一般的动脉瘤时能够展现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的密网支架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

4、1.由非常细的金属线丝编织而成,导致支架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塌陷或变形,也可能导致支架打不开的结果;

5、2.支架硬度高,弯曲能力差,不论是植入过程中还是植入后都会对血管造成持续性的压迫,容易损伤血管;

6、3.定位能力差,如果在释放过程中支架没有一定的锚定能力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失败率,且就算手术成功,支架植入后也会有发生支架滑动或位移的风险;

7、4.由多股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状圆管,其金属密度高,除了封堵病变处的动脉瘤以外也可能会将旁支血管一同堵上,从而引发一些列并发症;

8、5.柔韧度不强的支架的顺应性差,释放后不能很好的顺应迂曲的血管走向,导致支架贴壁不足,形成空隙,引起血栓形成、促进血管狭窄或支架内闭塞等;

9、6.通过性差,通过性差会导致支架在导管内输送的过程中损坏,或者到达不了病变处,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流导向栓塞支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密网支架的支撑锚定力和贴壁性能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柔韧性、通过性,实现更有效地治疗颅内动脉瘤。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至少两种不同硬度的金属丝交错编织成的一体结构,支架本体包括单层区以及分层区,分层区至少设置在单层区的其中一端上,单层区的编织密度大于分层区的编织密度,分层区为由单层区逐渐分离编织成的至少两层网体结构,网体结构由外向支架本体的中心每层硬度依次减小,最外层的网体结构为锚定支撑部,分层区的其余网体结构为血流通道建立部,同时起到辅助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3、进一步地,最外层的网体结构的编织密度小于分层区其余网体结构的编织密度。

4、进一步地,所述分层区设有两层,分别为外层、内层,外层的硬度大于内层的硬度且外层的编织密度小于内层的编织密度。

5、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的纵截面呈锥形或变径圆管状,其最大直径大于支架本体的外径。

6、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铂、铱、钨中的一种或多种。

7、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8、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正方形或三角形。

9、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的丝径为0.0005”-0.004”,内层32的丝径为0.0001”-0.003”。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与内层的长度相等、外层的长度小于内层的长度或外层的长度大于内层的长度。

11、进一步地,所述分层区对称设置在单层区的两端上。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支架本体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硬度的金属丝编织成的一体结构,使支架本体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通过性,将支架本体划分编织密度不同的单层区和分层区,分层区由外向支架本体中心硬度逐渐减小,使最外层的网体结构具有锚定支撑作用,其余网体结构则用于保持血流通路达到引流的作用,分层区能够避开旁支血管,单层区则可以覆盖动脉瘤,实现有效地治疗颅内动脉瘤,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由至少两种不同硬度的金属丝交错编织成的一体结构,支架本体(1)包括单层区(2)以及分层区(3),分层区(3)至少设置在单层区(2)的其中一端上,单层区(2)的编织密度大于分层区(3)的编织密度,分层区(3)为由单层区(2)逐渐分离编织成的至少两层网体结构,网体结构由外向支架本体(1)的中心每层硬度依次减小,最外层的网体结构为锚定支撑部,分层区(3)的其余网体结构为血流通道建立部,同时起到辅助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最外层的网体结构的编织密度小于分层区(3)其余网体结构的编织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区(3)设有两层,分别为外层(31)、内层(32),外层(31)的硬度大于内层(32)的硬度且外层(31)的编织密度小于内层(32)的编织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1)的纵截面呈锥形或变径圆管状,其最大直径大于支架本体(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铂、铱、钨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正方形或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1)的丝径为0.0005”-0.004”,内层32的丝径为0.0001”-0.003”。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1)与内层(32)的长度相等、外层(31)的长度小于内层(32)的长度或外层(31)的长度大于内层(32)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区(3)对称设置在单层区(2)的两端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流导向栓塞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至少两种不同硬度的金属丝交错编织成的一体结构,支架本体包括单层区以及分层区,分层区至少设置在单层区的其中一端上,单层区的编织密度大于分层区的编织密度,分层区为由单层区逐渐分离编织成的至少两层网体结构,网体结构由外向支架本体的中心每层硬度依次减小,最外层的网体结构为锚定支撑部,分层区的其余网体结构为血流通道建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使支架本体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通过性,将支架本体划分编织密度不同的单层区和分层区,分层区能够避开旁支血管,单层区则可以覆盖动脉瘤,实现有效地治疗颅内动脉瘤,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邱安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