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71695发布日期:2023-08-01 16:5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药物,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慢性创面是指皮肤破溃后无法通过正常修复程序而愈合的创面,或在愈合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无法完全恢复的慢性皮肤损伤,愈合过程通常需要1个月以上,主要由“伤”和“病”引起。据估计,全球慢性创面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2%,其治疗费用占医疗卫生总开支的4%,占据了68%的护理时间。美国慢性创面患者有500~700万例,年均治疗费用超过300亿美元,其中下肢溃疡和糖尿病性溃疡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达70%,造成了社会劳动力的减少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创面的发病率及医疗支出也在稳步增加。针对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801例住院慢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创面的最主要类型是手术后未愈创面,占28.2%,其次为糖尿病性创面,占22.7%;再次为创伤性创面,占16.5%;801例慢性创面患者的总医疗费用大约为4700万元,其中住院费用最少为1164元,最多约为116万元,人均住院总费用为50725元。药品费和材料费占比均较高。慢性创面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生率仍在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并造成极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2、慢性创面的发病机制,既有全身因素,也有局部因素的参与。导致慢性创面的原因包括静脉回流不畅、动脉缺血、长期受压、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和局部化学刺激等。它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治疗过程,包含了内科治疗、外科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其适应证及优点和不足,制订治疗方案时,要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体现了慢性创面治疗的复杂性。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换药术、皮片/皮瓣移植、vsd、骨搬移手术等。近年来,针对一些慢性创面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付小兵院士团队提出了“姑息性治疗”的概念。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达到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的目标。换药术是解决这一目标的基本治疗手段。

3、由于创面换药周期相对较长,短期内临床效果难以显现,导致目前无论是临床医生,或是病人均对创面换药的作用重视度及认识不足。缘于此,已有国内学者呼吁,应进一步提高对慢性创面传统治疗方法的认识,重视中医中药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创面感染,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便于生产。

3、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4、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10份黄连,1-10份黄柏,5-15份黄芩,1-10份地龙,1-10份罂粟壳,1-10份莫匹罗星,1-10份硫酸多粘菌素b,1-10份硫酸新霉素,0.1-1份杆菌肽和0.01-0.1份盐酸利多卡因。

5、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将黄连、黄柏、黄芩、地龙和罂粟壳粉碎成药粉,过筛,取筛下物放入麻油中熬煮,得到稠膏;将莫匹罗星、聚乙二醇400和聚乙二醇3350混合,得到混合物a;将硫酸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杆菌肽和盐酸利多卡因混合,得到混合物b;将稠膏、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搅拌,得到成品。

7、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本发明中,黄连、黄柏、黄芩、地龙和罂粟壳配合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作用,用于烧烫伤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同时,其含有的植物性药油对创面外露的神经末梢起到了保护作用,可以避免创面的直接暴露,解除立毛肌的痉挛,从而在使用后让创面疼痛得到很快缓解。莫匹罗星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创面感染。硫酸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杆菌肽和盐酸利多卡因配合使用具有杀菌和止痛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创面细菌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进一步减轻疼痛,使用后更加舒适度。组合物主要用于糖尿病足、褥疮、烧伤后残余创面等慢性创面,可以预防细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以及缓解疼痛。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10份黄连,1-10份黄柏,5-15份黄芩,1-10份地龙,1-10份罂粟壳,1-10份莫匹罗星,1-10份硫酸多粘菌素b,1-10份硫酸新霉素,0.1-1份杆菌肽和0.01-0.1份盐酸利多卡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1-5份聚乙二醇400和1-5份聚乙二醇33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20-50份麻油。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筛目数为100-200目,熬煮温度为60-80℃,熬煮时间为30-5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稠膏、混合物a和混合物b的质量比为2: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时,搅拌时间为2-5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药物技术领域。一种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10份黄连,1‑10份黄柏,5‑15份黄芩,1‑10份地龙,1‑10份罂粟壳,1‑10份莫匹罗星,1‑10份硫酸多粘菌素B,1‑10份硫酸新霉素,0.1‑1份杆菌肽和0.01‑0.1份盐酸利多卡因。本发明的治疗创伤面的组合物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创面感染,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便于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新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廖新成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