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2520发布日期:2023-10-26 17: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1、脑血管疾病位于全球死因第二位,而在我国更是首位死因,卒中是一种以至少持续24小时神经缺损的急性发作为病症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受累,是脑循环扰动的结果。出血性卒中占每年卒中人群的20%,通常由动脉瘤的破裂或脑动静脉血管畸形(avm)造成的,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并致其梗死。其余80%的卒中是因为血管阻塞导致的缺血,通常是因为从身体其他部位或脑血管产生的血栓阻塞了位于更远侧的狭窄脑动脉,致使脑组织缺少含氧血液,传统治疗采用药物或开颅手术以及二者结合的方法,但由于颅内血管结构复杂,导致这些治疗手段存在很大局限性,因而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微创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颅内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以及血管内取栓及抽吸治疗等方法已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受益。然而,介入治疗经常会遭遇狭窄的血管,如置入取栓支架或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时,很可能在支架输送过程中遇到狭窄血管而无法通过,从而需要利用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血管进行预扩张以便支架顺利通过。

2、目前在使用球囊扩张导管对患者的颅内血管进行扩张时,球囊在发生收缩的过程中,导管的内管容易发生扭曲、形变情况,从而增大了导管的内壁与引导丝之间摩擦力,在将球囊扩张导管从患者颅内回撤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且当球囊到达病患处,进行扩展治疗时,球囊注入生理盐水的一侧会率先发生膨胀,进而导致球囊容易在血管的内部发生移动,无法准确对患病部位进行扩张治疗,降低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引导丝本体,所述引导丝本体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头相向一侧的表面固定有扩张球囊,所述引导丝本体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扩张球囊内壁的两侧均固定有分隔片,所述扩张球囊表面右侧的密封头上下方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液管和第二通液管,且第一通液管和第二通液管的一端与外界压力泵连接,所述分隔片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导管本体贯穿通槽并与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片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的上下方均固定有遮挡皮帘,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固定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壁的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导管本体的右端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结构。

3、优选的,所述分隔片分别设置在扩张球囊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侧的分隔片均匀将扩张球囊的内部分成三等分。

4、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左端贯穿分隔片并延伸至扩张球囊内部的左侧,且第一通液管与分隔片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延伸至扩张球囊内部的右侧。

5、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导管本体的内部,所述滚珠呈环形分布在支撑环内壁的表面,且支撑环与滚珠的材质均为医用级tpu。

6、优选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固定槽、复位弹簧和清理刮板,所述固定槽开设在固定块右侧的表面,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在固定槽内壁的上下两侧,所述清理刮板设置在固定槽内部的上下方,且复位弹簧远离固定槽内壁的一端与清理刮板之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清理刮板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铰接,且清理刮板整体呈倾斜设置。

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分隔片表面的下方,且遮挡皮帘的材质为医用级硅橡胶。

9、优选的,所述扩张球囊的表面开设有储药槽,且储药槽的内壁呈环形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储药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之间的间距相同。

11、优选的,所述扩张球囊的外侧表面以及引导丝本体的外侧表面均涂设有亲水涂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发明具备较好的支撑能力,能够在球囊收缩时,对导管的内壁进行有效支撑,防止导管内壁出现形变情况,方便该导管在引导丝表面来回活动,而且该导管可以使其表面的球囊两侧同时膨胀,进而对球囊位置进行定位处理,使得球囊可以准确在患病位置发生膨胀,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该导管还具备清理能够,能够在从患者颅内移出时,对引导丝上的杂质进行有效清理,避免杂质在导管的内部堵塞,影响导管移动,解决了现有的球囊扩张导管在球囊回缩时,其导管内壁容易发生形变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的球囊扩张导管在向球囊内部注入生理盐水时,球囊容易发生活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引导丝本体(2),所述引导丝本体(2)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密封头(3),所述密封头(3)相向一侧的表面固定有扩张球囊(4),所述引导丝本体(2)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5),所述扩张球囊(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有分隔片(6),所述扩张球囊(4)表面右侧的密封头(3)上下方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液管(7)和第二通液管(8),且第一通液管(7)和第二通液管(8)的一端与外界压力泵连接,所述分隔片(6)的表面开设有通槽(9),且导管本体(1)贯穿通槽(9)并与通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片(6)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0),且安装槽(10)内壁的上下方均固定有遮挡皮帘(11),所述导管本体(1)的内部固定有支撑环(12),所述支撑环(12)内壁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3),且凹槽(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珠(14),所述导管本体(1)的右端固定有固定块(15),且固定块(15)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结构(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片(6)分别设置在扩张球囊(4)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侧的分隔片(6)均匀将扩张球囊(4)的内部分成三等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液管(7)的左端贯穿分隔片(6)并延伸至扩张球囊(4)内部的左侧,且第一通液管(7)与分隔片(6)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8)延伸至扩张球囊(4)内部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导管本体(1)的内部,所述滚珠(14)呈环形分布在支撑环(12)内壁的表面,且支撑环(12)与滚珠(14)的材质均为医用级tp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16)包括固定槽(161)、复位弹簧(162)和清理刮板(163),所述固定槽(161)开设在固定块(15)右侧的表面,所述复位弹簧(162)固定在固定槽(161)内壁的上下两侧,所述清理刮板(163)设置在固定槽(161)内部的上下方,且复位弹簧(162)远离固定槽(161)内壁的一端与清理刮板(163)之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刮板(163)的一侧与固定槽(161)的内壁铰接,且清理刮板(163)整体呈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开设在分隔片(6)表面的下方,且遮挡皮帘(11)的材质为医用级硅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球囊(4)的表面开设有储药槽(17),且储药槽(17)的内壁呈环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槽(17)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之间的间距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球囊(4)的外侧表面以及引导丝本体(2)的外侧表面均涂设有亲水涂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变形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引导丝本体,所述引导丝本体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头相向一侧的表面固定有扩张球囊;本发明具备较好的支撑能力,能够在球囊收缩时,对导管的内壁进行有效支撑,防止导管内壁出现形变情况,方便该导管在引导丝表面来回活动,而且该导管可以使其表面的球囊两侧同时膨胀,进而对球囊位置进行定位处理,使得球囊可以准确在患病位置发生膨胀,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该导管还具备清理能够,能够在从患者颅内移出时,对引导丝上的杂质进行有效清理,避免杂质在导管的内部堵塞,影响导管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黄奉康,袁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