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P3作为作用靶点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5669197发布日期:2023-10-07 15:1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TPPP3作为作用靶点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制备,特别是涉及tppp3作为作用靶点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超敏反应性疾病是由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上皮细胞联合介导的一系列疾病,免疫系统在维持健康和保护人体免受微生物入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同一个系统会导致过度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从而产生称为超敏反应的不良后果。超敏是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的免疫反应,分为四大类型:i型、ii型、iii型和iv型。i、ii和iii型反应是抗体作用的结果,而iv型反应涉及t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简而言之,超敏反应是一个总称,而“过敏(anaphylaxis)”这一术语主要定义在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这一范围内。

2、i型超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负担。包括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在内的一些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其病例大幅增加的原因。然而,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仍停留在症状控制层面上,尚没有确切的治愈方法,想要根治十分困难。i型超敏反应是由于接触抗原而发生的。对抗原的反应发生在两个阶段:致敏阶段和效应阶段。在致敏阶段,抗原呈递细胞(apc)向t细胞传递过敏原(或抗原)。t细胞发出信号,刺激b细胞产生ige——一种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的抗体。随后,游离抗原结合的ige抗体在肥大细胞上发生交联,最终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组胺(ha)、蛋白水解酶和其他介质(即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类胰蛋白酶等)的释放。结果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外周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个体可能会出现瘙痒和局部哮喘反应或全身性超敏反应。在整个这一过程中,肥大细胞显示出了关键性的作用。

3、肥大细胞是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应答细胞,由ige/fcεri信号触发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是该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该过程需要细胞骨架重组和膜融合机制之间的精细信号协调,实现脂质双层混合,从而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近年来,尽管人们对肥大细胞fcεri下游的近端信号已有较多研究,但其对颗粒分泌的调节和微管转运机制仍不清楚。

4、微管蛋白聚合促进蛋白3(tubulin polymerization promoting protein 3,tppp3)是tppp家族的一员,可诱导微管蛋白聚合和微管成束,属于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s)。vincze等人首次报道称,tppp3是tppp家族的一员,可以附着在微管上并导致微管产生捆绑活性。目前已知其家族包含3个成员,首先被发现的tppp/p25和另外两个与其有60%同源性的tppp2/p18和tppp3/p20。目前关于tppp1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与神经系统有关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多系统萎缩等;目前涉及对tppp3和tppp2的研究相对较少。

5、tppp3具有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和组装的能力,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外,还可参与肿瘤、运动神经元病变、肌肉骨骼发育、胚胎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不同遗传背景以及不同生理条件下,tppp3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迄今为止,未发现tppp3调控i型超敏反应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tppp3作为作用靶点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rnai技术敲低了tppp3基因,发现tppp3基因缺失可显著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降低了fcεri信号通路上游信号分子活性来调控i型超敏反应,还发现indibulin能够在体外抑制rbl-2h3细胞的脱颗粒现象,并在小鼠体内抑制pca反应,表明其具有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潜力。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tppp3的抑制剂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抑制剂包含干扰tppp3基因表达的sirna和/或吲地布啉。

4、进一步地,所述si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6所示。

5、进一步地,所述sirna通过改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变化,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的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以及调控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6、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通路包括lyn/fyn、pi3k/akt和nf-κb。

7、进一步地,所述吲地布啉通过改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变化,减少细胞凋亡及降低细胞的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发挥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8、进一步地,所述i型超敏反应包括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i型超敏反应的药物,包含干扰tppp3基因表达的sirna和/或吲地布啉。

10、进一步地,所述si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6所示。

11、进一步地,所述药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2、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包括赋形剂、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发明发现促微管聚合蛋白tppp3与ige介导rbl-2h3细胞脱颗粒紧密相关,敲低表达tppp3基因可通过调控lyn,akt,nf-κb参与的信号通路,抑制rbl-2h3细胞的脱颗粒,进一步影响i型超敏反应。说明tppp3是i型超敏反应的有效药物靶标。本发明还发现抑制tppp3的抗微管聚合药物indibulin能够在体外抑制rbl-2h3细胞的脱颗粒现象,并在小鼠体内抑制pca反应,表明其具有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潜力。

15、本发明通过在体内外对tppp3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为揭示i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及深入研究tppp3在i型超敏反应中作用提供实验基础与科学依据。



技术特征:

1.一种tppp3的抑制剂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包含干扰tppp3基因表达的sirna和/或吲地布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si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6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sirna通过改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变化,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的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以及调控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通路包括lyn/fyn、pi3k/akt和nf-κ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地布啉通过改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变化,减少细胞凋亡及降低细胞的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发挥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超敏反应包括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

7.一种防治i型超敏反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干扰tppp3基因表达的sirna和/或吲地布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si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6所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赋形剂、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TPPP3作为作用靶点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TPPP3的抑制剂在制备I型超敏反应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抑制剂包含干扰TPPP3基因表达的siRNA和/或吲地布啉(Indibulin)。本发明通过RNAi技术敲低了TPPP3基因,发现TPPP3基因缺失可显著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降低了FcεRI信号通路上游信号分子活性来调控I型超敏反应,还发现Indibulin能够在体外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在小鼠体内抑制PCA反应,表明其具有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潜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芬,肖雪然,磨建荣,高颖,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