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植入式腔内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0311发布日期:2023-09-16 14:5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可植入式腔内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植入式腔内假体。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累及分支的动脉瘤的腔内假体。


背景技术:

1、已知血管内修复被称为一种用于治疗主动脉瘤的相对较新的微创技术。其经由远处血管递送由金属或塑料框架(支架)支撑的不可渗透的管(移植物)。然而,由于其不可渗透性,这种技术不能应用于动脉瘤累及重要分支(例如冠状动脉、主动脉上支、肾动脉和肾上腺中动脉、内脏动脉和髂内动脉)的动脉瘤修复,否则其会引起分支闭塞的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累及分支的动脉瘤的可通过血管内途径植入的装置。

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治疗动脉瘤的同时确保分支通畅。

3、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发明的主题。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优选实施例。

4、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具有多层构造并包括至少一个自扩张式编织构架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所述编织构架沿着轴线延伸,能够从处于递送构型的径向压缩状态扩张至径向扩张状态。编织构架由至多196根具有给定直径的丝材形成。编织构架没有任何不可渗透的覆盖层并形成腔内假体的壁。编织构架包括具有圆形截面和恒定直径的圆柱形式的内腔。所述处于径向扩张状态的腔内假体的壁的厚度t1与丝材的直径的比率大于2.0,优选地至少2.5,更优选地至少3.0,甚至更优选地至少3.5,甚至还更优选地4.0。所述腔内假体的表面覆盖率(scr)在径向扩张状态下大于30%且小于70%,优选地大于35%且小于50%。

5、自扩张式编织构架优选地包括至少90根丝材且至多130根丝材;并且丝材的直径为至少120μm,优选地至少200μm且至多220μm。

6、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在径向扩张状态下,自扩张式构架包括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多个丝材层;每个层形成网状物;所述网状物以所述层的多根丝材形成网格;所述网状物是互锁的,所述丝材被整合在相邻层中的至少一个层的网状物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多层构造、用于治疗累及分支的动脉瘤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所述可植入式腔内假体包括至少一个自扩张式编织构架(20),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沿着轴线延伸,能够从处于递送构型的径向压缩状态扩张至径向扩张状态;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20)由至少90根且至多196根具有给定的至少120μm的丝材直径的丝材(21)形成;这种自扩张式编织构架(20)没有任何不可渗透的覆盖层,包括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多个丝材(21)层;并且形成所述腔内假体(1)的壁;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20)具有多个互锁层,即互锁的多层构造,每个层形成网状物;所述网状物以所述层的多根丝材(21)形成网格;所述网状物是互锁的;所述网状物的层片在编织时不明显,第一层的给定数量的层片与第二层和/或其他层的层片互锁;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20)包括具有圆形截面和恒定直径的圆柱形式的内腔;其特征在于,在径向扩张状态下,处于径向扩张状态的所述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的壁的厚度(t1)与丝材(21)的直径的比率大于3.0;并且所述编织构架(20)的表面覆盖率为至少35%且至多50%,其中所述互锁的多层构造的丝材移位以保持相邻的平行丝材之间的规则距离,从而使表面覆盖率在弯曲状态与直线构型之间保持几乎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其中,所述比率为至少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其中,所述比率为至少4.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其中,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20)包括至多130根丝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其中,所述丝材(21)的直径为至少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其中,所述丝材(21)的直径为至少18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1),其中,所述丝材(21)的直径为至少200μm且至多2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中1-7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是金属基材,所述金属基材选自于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钛、镍钛合金、任何类型的不锈钢和钴铬镍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中1-7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是金属基材,所述金属基材选自于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镍钛诺、镍钛诺--铂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层构造、用于治疗累及分支的动脉瘤的可植入式腔内假体,所述可植入式腔内假体包括至少一个自扩张式编织构架,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沿着轴线延伸,能够从处于递送构型的径向压缩状态扩张至径向扩张状态;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由至多196根具有给定丝材直径的丝材形成;这种自扩张式编织构架没有任何不可渗透的覆盖层,包括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多个丝材层;并且形成所述腔内假体的壁;每个层形成网状物;所述网状物以所述层的多根丝材形成网格;所述网状物是互锁的,所述丝材被整合在相邻层中的至少一个层的网状物中;所述自扩张式编织构架包括具有圆形截面和恒定直径的圆柱形式的内腔;其特征在于,在径向扩张状态下,处于径向扩张状态的所述可植入式腔内假体的壁的厚度(T<subgt;1</subgt;)与丝材(21)的直径的比率大于3.0;并且所述编织构架的表面覆盖率(SCR)为至少30%且至多50%。

技术研发人员:努尔丁·弗里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因特雷萨维管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