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34035发布日期:2023-09-21 17:4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对于一些特定的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植入分支型人工血管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分支型人工血管可以用于替代自体病变血管以恢复或改善血液流动,维持供血到特定组织或器官。

2、为了使分支人工血管更加吻合人体血管之间的走位以及提高人工血管的渗血性能,往往会使主体血管与分支血管之间按照一定角度进行缝合,并对缝合后的人工血管进行涂层处理;但是,现有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工艺难以精确控制分支和主体之间的缝合角度,易导致制备得到的分支型人工血管效果欠佳;此外,用传统人工血管的涂层方法易使得人工血管的孔径过大导致渗血或孔径过小不利于细胞长入的情况,不利于人体疾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s1:通过纺织的方法将经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直径不同的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其中,在所述主体血管上预留有用于缝合分支血管的开口;

5、s2:对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进行波纹化处理;

6、s3: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分别与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尺寸匹配的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并在主体套管上预留与所述分支套管配合的插孔,其中,分支套管可插接在插孔内并与主体套管形成配合夹角,所述配合夹角与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之间形成的缝合夹角相对应;

7、s4:将主体血管套设在主体套管上,使开口与插孔相对应,然后将分支套管的一端插入插孔内,再将分支血管套设在分支套管上,使分支血管与主体血管之间按照配合夹角形成相应的缝合夹角,最后通过缝合针对分支血管和主体血管的连接处进行缝合,缝合完毕后,先将分支套管从插孔中取出,然后再将主体套管从主体血管的一端移出;

8、s5:用10%-35%浓度的生物活性材料对缝合后的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的内外表面各进行两次梯度涂层,其中,每次涂层后均需对其进行低温冷冻固化;

9、s6:全部涂层完成后进行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最终得到分支型人工血管。

10、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中,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血管的直径大于分支血管的直径。

11、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分支套管与主体套管之间采用定位插梢的方式拆卸式连接。

12、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且分支套管与主体套管连接一端进行缩径处理,使分支套管与主体套管的连接处形成用于缝合针引入和穿出的一圈凹槽。

13、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先使用浓度为10%-20%的生物活性材料对缝合后得到的分支型人工血管外表面分别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涂层,再使用浓度为20%-35%的生物活性材料对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内表面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涂层,且每次涂层完成后进行低温冷冻处理。

14、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涂层的生物活性材料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明胶、丝素蛋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5、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纺织纱线的材料为聚氨酯、真丝、聚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乳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6、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采用3d打印方法制备,打印材质为光敏树脂。

17、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是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发明通过3d打印按照所需的缝合角度制备可拆卸式连接的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将分支血管和主体血管分别套设在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上,即可精确控制分支血管和主体血管间的缝合角度,有利于分支人工血管的血流通过;此外使用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材料对所述人工血管的内外表面分别各进行两次涂层,使其从里到外的涂层孔径呈梯度分布,外表面较大的孔径有利于细胞长入,内表面较小的孔径也能改善渗血问题,进而加快人工血管假体跟自体组织的融合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血管的直径大于分支血管的直径。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套管与主体套管之间采用定位插梢的方式拆卸式连接。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且分支套管与主体套管连接一端进行缩径处理,使分支套管与主体套管的连接处形成用于缝合针引入和穿出的一圈凹槽。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使用浓度为10%-20%的生物活性材料对缝合后得到的分支型人工血管外表面分别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涂层,再使用浓度为20%-35%的生物活性材料对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内表面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涂层,且每次涂层完成后进行低温冷冻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涂层的生物活性材料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明胶、丝素蛋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纱线的材料为聚氨酯、真丝、聚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乳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采用3d打印方法制备,打印材质为光敏树脂。

9.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支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如下:首先通过纺织的方法将经纬纱制成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在主体血管上预留有用于缝合分支血管的开口;再对主体血管和分支血管进行波纹化处理;然后使用3D打印制备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并在主体套管上预留与分支套管配合的插孔;将主体血管套设在主体套管上,将分支套管的一端插入插孔内,再将分支血管套设在分支套管上,通过缝合针进行缝合,缝合后取出主体套管和分支套管;然后对其内外表面各进行两次梯度涂层,全部涂层完成后进行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最终得到分支型人工血管;通过此方法可精确控制分支血管和主体血管间的缝合角度,也有利于加快人工血管假体跟自体组织的融合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刘珊,杜广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