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文档序号:35910620发布日期:2023-10-29 12:3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医院产科中,当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接生不顺利时,往往需要用到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胎头吸引器包括吸头以及抽气装置,通过抽气装置使吸头部分形成负压以吸住胎儿头部,再将胎儿向外拉动以辅助胎儿产出。但当抽气装置抽气时,其进气时往往自始至终保持同一速度,当进气突然停止时可能造成吸头内的空气震荡,而泄气过程中,当出气口打开的一瞬间会大量进气,同样会造成吸头内的空气震荡,由于胎儿的头骨很软,头部十分脆弱,这样的空气震荡会造成胎儿颅脑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设置了防止气体进出时速度过快的控制组件,使装置进气结束时能够缓慢停止,泄气时能够先缓后急,从而做到避免吸头内的空气震荡导致胎儿颅脑损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包括吸头和抽气部,所述吸头和所述抽气部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抽气部包括两端封闭的筒体和抽气件,所述抽气件包括与所述筒体的内腔密封滑动连接的活塞和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远离活塞的一端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伸出所述筒体的第二端,所述活塞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分隔为靠近筒体第一端的第一空腔和靠近筒体第二端的第二空腔,所述气管设置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外,筒体的第一端板内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气管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经第一流道进入所述第一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所述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一控制组件,所述筒体的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由所述筒体外部进出所述第二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所述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二控制组件。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水平设置的横道,所述横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横道的第二端为盲端,所述横道的第二端设置有将所述横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部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第一端板内设置将所述横道与所述气管连通的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横道的内径。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横道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柱和将所述第一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横道的盲端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柱靠近所述横道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滑柱内设置缓流气道,所述缓流气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柱的第一端面,所述缓流气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气管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滑柱的柱面,当所述第一滑柱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向靠近所述横道的第一端方向滑动一定距离时,所述第一滑柱将所述第一进气道封堵并使得所述缓流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横道的第一端设置为l形道,所述l形道的第一端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l形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横道同轴设置并与横道连通,所述l形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横道的内径。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还包括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柱与所述第一滑槽的盲端间的滑动板和与所述第一滑槽同轴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螺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端板外,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端板螺纹连接。

7、进一步的,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柱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柱的柱面上环设有与所述缓流气道连通的环形槽。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板内设置将所述第二空腔与筒体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流道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设置仅许气体由所述第二空腔流向筒体外部空间的单向阀,所述第二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用于控制经第二流道进入所述第二空腔的气体流速。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容纳腔、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排气道和将所述容纳腔与筒体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为向靠近容纳腔方向扩散的锥孔;

10、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圆筒、设于所述圆筒内的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同轴设置的第二滑柱和设置与所述第二端板外将所述第二进气道开启/关闭的盖体,所述圆筒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二滑柱的第一端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进气道上的锥孔配合的锥形体,第二滑柱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圆筒内,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柱下方与第二滑柱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一内空的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内腔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球内设置与所述第二滑柱同轴的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所述弹性球与所述第二滑柱接触并使第二滑柱第一端的锥形体贴合于所述第二进气道上的锥孔。

13、本发明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气管上设置了用于控制经第一流道进入第一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一控制组件,还设置了用于控制气体由筒体外部进出第二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二控制组件,如此可以保护胎儿脆弱的头骨,避免其因空气震荡而发生颅脑损伤,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包括吸头和抽气部,所述吸头和所述抽气部通过气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部包括两端封闭的筒体和抽气件,所述抽气件包括与所述筒体的内腔密封滑动连接的活塞和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远离活塞的一端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伸出所述筒体的第二端,所述活塞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分隔为靠近筒体第一端的第一空腔和靠近筒体第二端的第二空腔,所述气管设置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外,筒体的第一端板内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气管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内设置有自动控制经第一流道进入所述第一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所述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一控制组件,所述筒体的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由所述筒体外部进出所述第二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所述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二控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水平设置的横道,所述横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横道的第二端为盲端,所述横道的第二端设置有将所述横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部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所述第一端板内设置将所述横道与所述气管连通的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横道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横道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柱和将所述第一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横道的盲端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柱靠近所述横道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滑柱内设置缓流气道,所述缓流气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柱的第一端面,所述缓流气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气管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滑柱的柱面,当所述第一滑柱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向靠近所述横道的第一端方向滑动一定距离时,所述第一滑柱将所述第一进气道封堵并使得所述缓流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道的第一端设置为l形道,所述l形道的第一端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l形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横道同轴设置并与横道连通,所述l形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横道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还包括滑设于所述第一滑柱与所述第一滑槽的盲端间的滑动板和与所述第一滑槽同轴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螺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端板外,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端板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柱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柱的柱面上环设有与所述缓流气道连通的环形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内设置将所述第二空腔与筒体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流道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设置仅许气体由所述第二空腔流向筒体外部空间的单向阀,所述第二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用于控制经第二流道进入所述第二空腔的气体流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容纳腔、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排气道和将所述容纳腔与筒体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为向靠近容纳腔方向扩散的锥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一内空的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内腔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球内设置与所述第二滑柱同轴的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所述弹性球与所述第二滑柱接触并使第二滑柱第一端的锥形体贴合于所述第二进气道上的锥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包括吸头和抽气部,抽气部包括筒体和抽气件,抽气件包括活塞和手柄,手柄伸出筒体,活塞将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气管设置于筒体的第一端外,筒体的第一端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内设置有控制经第一流道进入第一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气管的内腔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一控制组件,筒体的第二端板上设有控制气体由外部进出第二空腔的气流速率以防止气管内产生空气震荡的第二控制组件;本发明设置了防止气体进出时速度过快的控制组件,使装置进气结束时能够缓慢停止,泄气时能够先缓后急,从而做到避免吸头内的空气震荡导致胎儿颅脑损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琼,李红雨,舒丹,郑春华,蔡娟,何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