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

文档序号:35875602发布日期:2023-10-28 12:3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


背景技术:

1、在脊柱外科,下腰椎退变、滑脱、骨折、肿瘤、感染、畸形常需应用腰骶段(lumbosacral junction)固定。因骶骨的解剖及腰骶段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常导致内固定失败、术后假关节形成,尤其是伴骨质疏松患者,腰骶段固定成为脊柱外科最难牢固固定与融合的区域,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诸多增强腰骶段固定强度的方法,但无论是固定到骶1,还是长节段附加固定到髂骨或附加经骶髂关节的固定等,骶1椎弓根螺钉固定均是腰骶段固定的“金标准”。

2、成人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横突则融合成一块厚的骶骨翼,通过两侧骶髂关节与髂骨相连,从而连接双下肢,完成躯体载荷传导,有学者把骶骨当作脊柱的最后腰椎或最大的脊椎。①骶骨大多由松质骨组成,在骶1的骶骨体内,骨小梁呈交叉排列,与股骨头内骨小梁的排列类似,而骶骨翼内骨小梁具有独特的排列方式,有一明显的空白区,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低于周围的骶骨翼,骨质疏松时,骶骨外周的骨小梁首先萎缩,骶骨体中央区骨小梁相对密集。尽管有学者提出经骶1骶骨翼螺钉固定技术,但内固定力差、螺钉穿透前方皮质时,骶1神经损伤率发生率高,临床少有采用。②骶骨前方、后方,由上至下,骨皮质逐渐变薄,骶1椎弓根短、粗,骶骨前方紧临髂内外动脉、静脉、骶神经丛、盆腔内直肠等诸多重要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③腰骶段位于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腰椎与固定的骶椎之间,在直立状态下承受3倍躯体向下的轴向载荷,在日常弯腰、左右侧屈、腰部旋转活动中,需要对抗较大的剪切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包括左侧置钉导板和右侧置钉导板,所述左侧置钉导板由左底板和设置在左底板上表面上的左钻孔导向管组成,所述左底板上设置有与左钻孔导向管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左底板的形状与骶1左侧上的骶孔以及骶孔周围的骶骨椎板的形状匹配;所述右侧置钉导板由右底板和设置在右底板上表面上的右钻孔导向管组成,所述右底板上设置有与右钻孔导向管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右底板的形状与骶1右侧上的骶孔以及骶孔周围的骶骨椎板的形状匹配。

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使用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不会破坏骶骨棘突及周围韧带结构,且该系统设有与骶骨椎板贴合的卡持弧面并通过与骶孔、骶1上关节突关系稳固于骶骨上,本系统的左骶骨骶置钉导板分体式结构体积更小,降低3d打印的难度。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左钻孔导向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右钻孔导向管的内径相等。

6、作为优选,所述左钻孔导向管向远离骶正中嵴的方向倾斜,所述右钻孔导向管向远离骶正中嵴的方向倾斜。

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8、1.使用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不会破坏骶骨棘突及周围韧带结构,且该系统设有与骶骨椎板贴合的卡持弧面并通过与骶孔、骶1上关节突关系稳固于骶骨上,本系统的左骶骨骶置钉导板分体式结构体积更小,降低3d打印的难度。



技术特征:

1.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置钉导板(1)和右侧置钉导板(2),所述左侧置钉导板(1)由左底板(101)和设置在左底板(101)上表面上的左钻孔导向管(102)组成,所述左底板(101)上设置有与左钻孔导向管(102)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左底板(101)的形状与骶1左侧上的骶孔以及骶孔周围的骶骨椎板的形状匹配;所述右侧置钉导板(2)由右底板(201)和设置在右底板(201)上表面上的右钻孔导向管(202)组成,所述右底板(201)上设置有与右钻孔导向管(202)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右底板(201)的形状与骶1右侧上的骶孔以及骶孔周围的骶骨椎板的形状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左钻孔导向管(102)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右钻孔导向管(202)的内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钻孔导向管(102)向远离骶正中嵴的方向倾斜,所述右钻孔导向管(202)向远离骶正中嵴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置钉导板(1)和右侧置钉导板(2)均由3d打印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骨质疏松症患者改良骶1椎弓根终板下螺钉导向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骶1椎弓根螺钉固定存在的问题,包括左侧置钉导板和右侧置钉导板,左侧置钉导板由左底板和设置在左底板上表面上的左钻孔导向管组成,左底板上设置有与左钻孔导向管连通的第一通孔,左底板的形状与骶1左侧上的骶孔以及骶孔周围的骶骨椎板的形状匹配;右侧置钉导板由右底板和设置在右底板上表面上的右钻孔导向管组成,右底板上设置有与右钻孔导向管连通的第二通孔,右底板的形状与骶1右侧上的骶孔以及骶孔周围的骶骨椎板的形状匹配。本发明通过与骶孔、骶1上关节突关系稳固于骶骨上,采用分体式结构体积更小,降低3D打印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冯大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