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9692发布日期:2023-11-18 08:0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灌肠装置,具体为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1、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两大类。结直肠癌的预后与疾病诊断时的严重程度相关。

2、儿童结直肠病变同样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儿童结直肠病变主要包括息肉、肿瘤、炎症性肠病、先天性巨结肠、肠重复畸形等等。部分儿童结直肠疾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出现各类并发症,甚至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早期诊断、精准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仍然是儿童结直肠病变面临的临床难题。

3、目前对于结直肠病变评估手段包括直肠指诊、x射线钡剂灌肠、结肠镜检查,这些检查都需要手指或仪器通过肛门插入直肠或结肠中进行触诊或观察,部分检查伴随辐射或需要麻醉。超声检查无创、无辐射,通过灌肠充盈直肠及结肠排除了肠腔内气体干扰,从而提供良好声窗极大程度辅助超声扫查。一般灌肠装置无法调节灌肠液的流速,增加灌肠时的肠道损伤风险,尤其是对于肠道发育不成熟的儿童;此外灌肠管无法固定,给灌肠操作带来一定的不便;而且一般直肠管中灌肠液回流容易进入其他辅助管道中,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包括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延伸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灌肠液储液袋,所述灌肠液储液袋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流入管,所述第一流入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一流入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直肠管,所述直肠管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排泄管,所述排泄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排泄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储液瓶,所述直肠管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气囊球,所述直肠管的外侧壁设置有阻挡环。

4、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门与第二控制阀门的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控制阀门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相邻两个所述滑动槽之间活动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外侧固定安装调节辊,所述调节辊的外侧设置有凸起,且调节辊分别与第一流入管和排泄管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直肠管的内部开设有混合腔,所述直肠管远离排泄管的一端内壁贯穿开设有出液通孔,所述直肠管的相对称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延伸管与第二延伸管,所述阻挡环位于与第一延伸管与第二延伸管的一侧,且阻挡环靠近出液通孔的一侧。

6、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管与第一流入管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管与充气管远离气囊球的一端连接。

7、优选的,所述混合腔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固定销轴,所述第一隔板靠近第一延伸管一侧,且第一隔板与混合腔内壁之间设置有灌肠液腔,所述第二隔板靠近第二延伸管一侧,且第二隔板与混合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气体腔。

8、优选的,所述固定销轴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阻挡板,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板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靠近阻挡板的相邻侧设置有第一斜边,所述阻挡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斜边。

9、优选的,所述阻挡板与混合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阻断板,所述阻断板固定安装在混合腔的内壁上。

10、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通过灌肠液储液袋中灌肠液通过第一流入管进入直肠管中,并通过气囊球与充气管将直肠管中灌肠液通过出液通孔进行患者肠道内,进行灌肠操作,灌肠之后的液体将会回流至直肠管中,并通过排泄管进行排出,并进入储液瓶中收集。

13、2、该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第一流入管可通过第一控制阀门控制灌肠液储液袋中出液的速率,第二控制阀门可控制排泄管的排泄速率,调节辊可通过移动柱在滑动槽中移动,且滑动槽与管子之间呈现倾斜状态,调节辊与管子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管道的通过速率。

14、3、该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灌肠液储液袋通过第一流入管的灌肠液会通过第一延伸管进行直肠管中灌肠液腔,气囊球与充气管产生的气会通过第二延伸管进入气体腔中,阻挡板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均活动连接,灌肠液进入灌肠液腔之后会产生气压使得阻挡板围绕固定销轴转动,使得灌肠液进入混合腔中,且气体也会使得阻挡板围绕固定销轴转动并进入混合腔中,进行灌肠操作。

15、4、该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灌肠液回流时,通过出液通孔进入混合腔,这时液体将会带动阻挡板围绕固定销轴转动,并使得阻挡板与隔板贴紧,使得液体通过排泄管流到储液瓶中,进行收集,阻挡板与隔板贴紧将可防止灌肠液回流至第一流入管与充气管,保证灌肠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包括升降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的顶端延伸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挂钩(3),所述挂钩(3)上设置有灌肠液储液袋(4),所述灌肠液储液袋(4)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流入管(5),所述第一流入管(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10),所述第一流入管(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直肠管(6),所述直肠管(6)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排泄管(9),所述排泄管(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11),所述排泄管(9)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储液瓶(2),所述直肠管(6)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充气管(7),所述充气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气囊球(8),所述直肠管(6)的外侧壁设置有阻挡环(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门(10)与第二控制阀门(11)的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控制阀门(10)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28),相邻两个所述滑动槽(28)之间活动安装有移动柱(12),所述移动柱(12)的外侧固定安装调节辊(13),所述调节辊(13)的外侧设置有凸起,且调节辊(13)分别与第一流入管(5)和排泄管(9)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肠管(6)的内部开设有混合腔(17),所述直肠管(6)远离排泄管(9)的一端内壁贯穿开设有出液通孔(16),所述直肠管(6)的相对称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延伸管(14)与第二延伸管(15),所述阻挡环(27)位于与第一延伸管(14)与第二延伸管(15)的一侧,且阻挡环(27)靠近出液通孔(16)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管(14)与第一流入管(5)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管(15)与充气管(7)远离气囊球(8)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17)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18)、第二隔板(19)与固定销轴(22),所述第一隔板(18)靠近第一延伸管(14)一侧,且第一隔板(18)与混合腔(17)内壁之间设置有灌肠液腔(20),所述第二隔板(19)靠近第二延伸管(15)一侧,且第二隔板(19)与混合腔(1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气体腔(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轴(22)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阻挡板(23),相邻两个所述阻挡板(23)分别与第一隔板(18)和第二隔板(19)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8)与第二隔板(19)靠近阻挡板(23)的相邻侧设置有第一斜边(25),所述阻挡板(2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斜边(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23)与混合腔(1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阻断板(24),所述阻断板(24)固定安装在混合腔(17)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灌肠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辅助超声评估结直肠病变的灌肠装置,包括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延伸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置有灌肠液储液袋,本发明灌肠液通过第一延伸管进行直肠管中灌肠液腔,气通过第二延伸管进入气体腔中,灌肠液产生气压使得阻挡板围绕固定销轴转动,灌肠液进入混合腔中,且气体也会使得阻挡板围绕固定销轴转动并进入混合腔中,进行灌肠操作;灌肠液回流时,通过出液通孔进入混合腔,液体将会带动阻挡板围绕固定销轴转动,并使得阻挡板与隔板贴紧,使得液体通过排泄管流到储液瓶中,进行收集,阻挡板与隔板贴紧将可防止灌肠液回流至第一流入管与充气管,保证灌肠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李颀,王烨迪,张紫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儿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