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14294发布日期:2024-01-26 16: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患者长期卧床,有发生肌肉萎缩的风险。例如,患者处于完全卧床状态,肌肉力量每周下降10%一15%,3-5周内肌力下降近50%,两个月肌肉体积就会减半。如果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则可降低肌肉萎缩的风险。

2、多数患者因病情限制无法实现高负荷抗阻训练,运用传统的康复手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在踝部术后恢复期间,腿部和髋部肌力较弱、控制力差,当足部接触地面时,由于近端到远端控制关系会影响踝关节复合体,导致足部位置不正确或踝部过分受力,易发踝关节的二次损伤。此外,术后初期,患者站立短时间内脚部就会出现胀痛的现象以至于患者被迫采取卧床休息位。

3、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术后早期卧床开链运动(如仰卧位直腿抬高、俯卧位屈膝训练、侧卧位抬腿练习等)防止腿部、髋周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肌肉萎缩,但是这些训练将肌肉分开练习,不能将各肌肉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调动起来。而且,人体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下肢肌肉的共同参与、协同来完成一个步态周期,目前的训练方法尚未达到这一要求。

4、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在踝部或脚部术后无法进行高效康复训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至少解决如上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护板、气囊、支架和充放气设备,护板呈筒状,竖向延伸,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气囊呈筒状,套接在护板内,在与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气囊包括多个横向排列的囊单元,奇数行的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一囊组,偶数行的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二囊组,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之间相互隔离;支架位于护板下方,与护板的底端连接;充放气设备分别与第一囊组、第二囊组连接。

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护板、气囊、支架和充放气设备,所述护板呈筒状,竖向延伸,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气囊呈筒状,套接在所述护板内,在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所述气囊包括多个竖向排列的囊单元,奇数列的所述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一囊组,偶数列的所述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二囊组,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之间相互隔离;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护板下方,与所述护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充放气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囊组、第二囊组连接。

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护板和气囊从上到下口径渐小。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护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面相向弯曲;第一弧形板的一个直边与第二弧形板的一个直边铰接,第一弧形板的另一个直边和第二弧形板的另一个直边自由翻转,形成第一开口;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两条直边通过束缚带连接。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支架包括设置在第一弧形板底端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第二弧形板底端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置为,在佩戴者穿戴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的状态下,气囊的第二开口闭合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佩戴者的小腿部位为中心左右对称。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二部分包括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沿护板的底端的端面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具有沿长度方向上可伸缩结构。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托板,托板通过可调节长度的绳索水平悬挂在护板的下方,绳索采用弹性材质。

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多普勒检测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囊内,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设置为可测量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的压力;多普勒检测仪的安装位置设置为,可以监测穿戴者的血管闭塞压力。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护板和支架采用钛合金材质。

1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的相互隔离,分别与充放气设备连接,可以实现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交替支撑佩戴者的小腿部位,使佩戴者小腿部位皮肤间歇恢复,并能实现局部加压训练。通过设置护板和气囊从上向下口径逐渐变小,可以使气囊与佩戴者的小腿部位贴合更加紧密,减少对佩戴者的小腿部位的径向压力。通过设置第一开口保持开口状态,可以避免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相互干扰。通过设置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四个支腿,可以沿圆周方向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通过内置多普勒检测仪,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检测,并可以依据实时数据与充放气设备配合实现气囊压力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护板、气囊、支架和充放气设备,护板呈竖向延伸的筒状,护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气囊呈筒状,套接在护板内,在与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气囊包括多个横向排列的囊单元,奇数行的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一囊组,偶数行的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二囊组,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之间相互隔离。支架位于护板下方,与护板的底端连接。充放气设备分别与第一囊组、第二囊组连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的相互隔离,分别独立的与充放气设备连接,可以实现交替支撑佩戴者的小腿部位,使佩戴者小腿部位的皮肤间歇恢复,并能实现局部加压训练。

技术研发人员:樊晨,李晓,石秀秀,王丽慧,陶格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