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

文档序号:35800106发布日期:2023-10-22 00:2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


背景技术:

1、随着各种腹腔镜外科器械及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双镜联合胆道探查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术中胆道镜进入胆管后可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胆道镜下活检及取石等。

2、腹腔镜术中胆道镜检查和常规术后经窦道胆道镜检查不同:一方面,窦道相当于一个天然的通道,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胆道镜进出及操作较方便;另一方面,腹腔镜手术中胆道镜检查经过游离的腹腔空间,缺乏这样的天然通道支撑。

3、不同的患者在术后胆汁引流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多地引流,而另一些可能需要较少的引流。可调栓塞功能的窦道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以满足个体化的引流需求,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和需求进行引流量的调整,这对于管理患者的胆汁引流症状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解决了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采用上壳体和下壳体两部分组成,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偏心处均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套口,两个所述套口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通道口和上通道口,所述下通道口和上通道口通过软管相连,所述下通道口和上通道口均位于开设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的内腔内;

4、流量调节板,所述流量调节板位于两个套口之间,且与套口紧密贴合,所述流量调节板为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两个构成且能够相互组合,所述流量调节板的外壁均通过调节组件与上壳体外壁的把手相连。

5、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转环和下转环,所述上转环与下转环为转动连接,所述上转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四和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四与调节板一相连,所述连接板二与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下转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三和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与调节板二相连,所述连接板三与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外壁顶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下壳体的内腔为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与上转环和下转环为转动连接,所述滑槽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尘套。

7、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其中一个移动块与连接板四相连,另一个所述移动块与连接板二相连,所述上壳体内部的内腔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下壳体采用螺纹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与上转环和下转环为转动连接。

8、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套口的外壁套设有下道导管,另一个所述套口的外壁套设有上道管,所述下道导管和上道管的外径均为cm。

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下侧设置有防滑硅胶。

10、优选地,所述把手以及移动块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纹

11、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首先将下道导管或上道管与下壳体上的套口进行连接后,将下道导管或上道管放置在胆囊和肠道之间;

13、步骤二:将下壳体上的硅胶垫伤口皮肤内侧,并将下壳体固定在离伤口周边;

14、步骤三:将剩余的下道导管或上道管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套口,并与引流袋相连;

15、步骤四:通过移动把手,使得调节板一与调节板二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对软管的夹持较小,进而对软管的开口大小尽心那个调节。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下壳体固定在离伤口下方的3~5cm处。

17、优选地,所述硅胶垫采用硅胶植入物。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通过在窦道管中增加对窦道管的调节,又提高了其引流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管内积液和堵塞风险,同时根据需要调节窦道管的引流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术后调控的灵活性,甚至通过调整窦道管的引流量,可以降低不适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转环(14)和下转环(15),所述上转环(14)与下转环(15)为转动连接,所述上转环(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四(19)和连接板二(17),所述连接板四(19)与调节板一(11)相连,所述连接板二(17)与内腔(8)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下转环(1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三(18)和连接板一(16),所述连接板一(16)与调节板二(13)相连,所述连接板三(18)与内腔(8)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外壁顶部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底部与下壳体(2)的内腔(8)为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0)的外壁与上转环(14)和下转环(15)为转动连接,所述滑槽(5)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尘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6),所述移动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0),其中一个移动块(10)与连接板四(19)相连,另一个所述移动块(10)与连接板二(17)相连,所述上壳体(1)内部的内腔(8)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底端与下壳体(2)采用螺纹相连,所述连接杆(20)的外壁与上转环(14)和下转环(15)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或3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套口(9)的外壁套设有下道导管(3),另一个所述套口(9)的外壁套设有上道管(4),所述下道导管(3)和上道管(4)的外径均为1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外壁下侧设置有防滑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以及移动块(10)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纹。

8.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的使用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下壳体(2)固定在离伤口下方的3~5cm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采用硅胶植入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腹腔镜下胆道镜用人工窦道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采用上壳体和下壳体两部分组成,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偏心处均开设有孔洞,所述空洞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套口,两个所述套口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通道口和上通道口,所述下通道口和上通道口通过软管相连;流量调节板,所述流量调节板位于两个套口之间,且与套口紧密贴合,所述流量调节板为调节板一和调节板二两个构成且能够相互组合。本发明通过在窦道管中增加对窦道管的调节,又提高了其引流效率和安全性,减少管内积液和堵塞风险,同时根据需要调节窦道管的引流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术后调控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