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6477264发布日期:2023-12-25 01:2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特别涉及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近些年来,超重和肥胖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超重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为25kg/m2,将肥胖定义为bmi为30kg/m2。 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肥胖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包括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和癌症等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干预肥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肥胖症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控制、增加体育活动、减肥药物和减肥手术。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饮食是控制肥胖的首选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长期坚持,市面上一些减肥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食欲、抑制脂肪吸收和增加代谢等药理机制被用于治疗肥胖,但往往伴随着药物的不良反应。减重手术也是目前干预肥胖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存在风险且花费较高,开展手术治疗范围有限。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控制肥胖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2、肥胖主要表现为脂肪组织的过量堆积,这可能是由脂肪组织肥大(细胞大小增加)和/或脂肪组织增生(细胞数目增加)造成的。脂肪组织肥大主要是由主要由甘油三酯合成和分解失衡引起,而增生主要由脂肪细胞的脂肪生成异常引起。脂肪分解是一个甘油三酯分解的过程,主要由脂肪酶、激素和一些生化途径调节并催化甘油三酯,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作为整个身体的能量底物。脂肪分解的异常会导致甘油三酯的过量储存,引起脂肪组织肥大和肥胖。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camp-pka)信号通路可导致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脂滴包膜蛋白1(perilipin 1)的磷酸化,而perilipin 1磷酸化的激活可促进脂质分解的过程。atgl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催化最初的脂肪分解步骤,将甘油三酯转化为二酰甘油,而hsl和其他脂肪酶主要将二酰甘油水解为单酰甘油和甘油。过度的脂肪生成导致脂肪细胞数量异常增加,也可导致肥胖。脂肪形成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涉及转录因子和细胞周期蛋白级联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导致脂肪细胞发育。

3、在我国,中医药的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经过不断地发展及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治疗及理论体系,因其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上广受欢迎。中医学在对肥胖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对肥胖症有了初步记载,将其称为“膏者”、“脂者”(1)。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对于肥胖症的辩证已经较为系统和完善。中医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是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因此对于肥胖的治疗多从胃热火郁、痰湿内盛、气郁血瘀、脾虚不运、脾肾阳虚方面辨证论治(2)。 养心氏是由黄芪、党参、丹参、葛根、淫羊藿、山楂、地黄、当归、黄连、延胡索、灵芝、人参、甘草这1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3)。党参性甘平,入脾、肺经,具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4),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凉血、除烦消痈的功效(5)。葛根性味甘辛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6)。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入肝、肾二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7)。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等功效(8)地黄性微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9)。当归其性温, 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10)。黄连性苦,寒,归胃、脾、心、胆、肝、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1)。 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12)。灵芝平味甘,归心、肝、肺、肾经,有安心神、健脾胃、益气血之效(13)。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14),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15)。养心氏组方可以发挥补脾益肺、行滞化瘀、生津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这与中医对肥胖的辩证论治相一致,从中医理论角度可以看出,养心氏可以发挥改善肥胖之效。中药制剂通常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具有多种功效的成分。近年来,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复杂的调控网络异常引起,通过针对单个因素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十分困难,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途径及调控网络对于防治复杂疾病至关重要。

4、以往的研究表明,养心氏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能量代谢,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及抗抑郁等作用。尽管这些研究表明养心氏可能在改善代谢方面发挥作用。确切的功能和潜在的机制仍不清楚。养心氏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药物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中的应用。

2、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病中的应用。

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养心氏作为中成药物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病及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

5、第三方面,养心氏在制备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为:

7、本发明发现养心氏可以通过抑制脂肪分化,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脂肪组织含量,改善肥胖。此外,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本发明发现,养心氏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脂肪分解关键基因atgl、hsl及perilipin的表达及磷酸化,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脂肪细胞肥大;同时养心氏通过pparg与c/ebps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脂质形成,从而抑制脂肪组织的沉积,改善肥胖。同时,养心氏抑制肝脏脂质沉积改善脂肪肝的形成,养心氏通过促进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akt磷酸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技术特征:

1.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病中的应用。

2.养心氏作为中成药物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病及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

3.养心氏在制备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中的应用,养心氏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分子实验验证发现,养心氏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脂肪分解关键基因ATGL、HSL及perilipin的表达及磷酸化,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脂肪细胞肥大;同时养心氏通过PPARg与C/EBPs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脂质形成,从而抑制脂肪组织的沉积,改善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技术研发人员:鹿庆华,邝江莹,刘玉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