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6977发布日期:2023-12-01 18:1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


背景技术:

1、膝关节损伤后锻炼一定要有科学计划,如果采用非手术治疗,康复周期会比较短一些。主要分两个阶段,伤后一周至六周左右,先从被动训练开始,按照关节承受限度,逐步增加主动锻炼,六周后可以更多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的训练,膝关节损伤后的恢复期要有科学合理安排。

2、膝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对肢体进行锻炼,锻炼时患者通常会佩戴可以活动的腿箍,腿箍将肢体进行包裹支撑后通过活动实现锻炼,但长期的使用会时肢体的肌肉退化,会导致肌肉的僵硬,长期不对肌肉进行按摩时就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包括脚垫、固定架、手柄和支腿,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环形的顶板,所述顶板上拆卸连接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顶架上,所述顶架的下方设有底架,所述底架和顶架的外圈设有转环,所述转环内部的第一齿环啮合连接着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蜗杆啮合连接着蜗轮,所述蜗轮的侧缘连接着第一按摩辊,所述转环内部的第二齿环上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输出端连接着第二橡胶球。

3、优选的,所述顶板边缘的支腿上滑动连接着脚垫,所述脚垫的直径大于顶板的直径,所述顶板的直径大于顶架的直径,所述顶架和底架的直径相同,所述顶架和底架之间的侧缘上设置有后座,所述后座为矩形设置。

4、优选的,所述顶架和底架上均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与顶架呈十字排布,所述横架的一侧端头上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侧端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联动杆的另一侧端头上连接着蜗杆,所述联动杆垂直连接在对应的横板上。

5、优选的,所述顶架和底架的横板另一端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横板的两侧,所述横板两侧的支架均呈倾斜设置,所述横板两侧的支架之间连接着第一按摩辊,所述第一按摩辊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支架上,所述第一按摩辊朝向顶架中部。

6、优选的,所述顶架和底架上的横板上均设置有限位架,每侧所述限位架上均转动连接着对应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外侧端头上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均呈t型设置,所述蜗轮上的连接座均铰接着联动架,所述联动架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按摩辊的尾端。

7、优选的,所述转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呈环形开设,所述内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

8、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与顶架和底架之间的后座位置对应,所述活动杆横设在后座上,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后座上。

9、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后座呈十字排布,所述活动杆的一侧端头贯穿后座位于另一端,所述活动杆的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侧头,所述侧头与活动杆呈t型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侧头上分别铰接着对应的推杆,所述推杆分别位于活动杆的两侧,每侧所述推杆的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球口。

11、优选的,所述球口内部转动连接着球头,所述球头设置在第二橡胶球的尾端,所述第二橡胶球上设置有转杆,所述第二橡胶球通过转杆转动连接在顶架和底架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方案通过在顶板上设置支腿,支腿就可将设备整体进行支撑放置,支腿上设置有脚垫从而实现防滑,顶板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就可拆卸安装在顶板上,从而方便组装的组装,固定架的另一侧端头连接在顶架上,顶架通过后座连接着底架,顶架和顶架就可被稳定的放置,顶架和底架上均设置有横板,每侧横板上转动连接着联动杆,联动杆通过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着第一齿环,第一齿环设置在转环上,转环转动时就可带动两侧的联动杆进行转动,联动杆连接着蜗杆,蜗杆啮合连接着蜗轮,蜗轮转动时就可通过连接座带动联动架进行活动,联动架跟随蜗轮转动时竖向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使连接的第一按摩辊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实现多工位的调节,患者将肢体放置在第一按摩辊和第二橡胶球之间时,第一按摩辊和第二橡胶球就可对肌肉进行按摩,从而实现肌肉的放松,从而防止肌肉退化。

14、(2)本方案通过在顶架和底架上设置后座,后座上就可安装活动杆,活动杆就可在后座的限位下进行转动,活动杆就可保持同一位置的转动,活动杆的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对应的转环上开设有内槽,第二齿轮就可插接在对应的内槽内,内槽内设置有第二齿环,第二齿环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第二齿环就可跟随转环进行转动,转环转动时就可通过第二齿环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就可带动活动杆进行转动,活动杆的输出端头上设置有侧头,活动杆转动时就可带动侧头进行转动,侧头分别设置在活动杆的两侧,侧头就可跟随活动杆活动,侧头上铰接着推杆,推杆上设置有球口,球口内卡接着球头,球头就可在球口内进行转动,球头设置在第二橡胶球的尾端,第二橡胶球上设置有转杆,转杆转动连接在顶架和底架之间,侧头转动时就可带动推杆进行活动,推杆就可带动第二橡胶球进行活动,推杆跟随活动杆进行转动时推杆的水平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推杆就可跟随活动杆转动而带动第二橡胶球转动,第二橡胶球就可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从而实现左右工位的调节,第一按摩辊和第二橡胶球就可实现上下左右多个方向的调节,从而实现不同位置的按摩,从而提高按摩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包括脚垫(1)、固定架(4)、手柄(5)和支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上设置有环形的顶板(3),所述顶板(3)上拆卸连接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顶架(7)上,所述顶架(7)的下方设有底架(8),所述底架(8)和顶架(7)的外圈设有转环(6),所述转环(6)内部的第一齿环(9)啮合连接着第一齿轮(19),所述第一齿轮(19)通过蜗杆(12)啮合连接着蜗轮(14),所述蜗轮(14)的侧缘连接着第一按摩辊(16),所述转环(6)内部的第二齿环(23)上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输出端连接着第二橡胶球(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边缘的支腿(2)上滑动连接着脚垫(1),所述脚垫(1)的直径大于顶板(3)的直径,所述顶板(3)的直径大于顶架(7)的直径,所述顶架(7)和底架(8)的直径相同,所述顶架(7)和底架(8)之间的侧缘上设置有后座(21),所述后座(21)为矩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7)和底架(8)上均设置有横板(10),所述横板(10)与顶架(7)呈十字排布,所述横架的一侧端头上设置有联动杆(11),所述联动杆(11)的一侧端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9),所述联动杆(11)的另一侧端头上连接着蜗杆(12),所述联动杆(11)垂直连接在对应的横板(1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7)和底架(8)的横板(10)另一端均设置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位于横板(10)的两侧,所述横板(10)两侧的支架(17)均呈倾斜设置,所述横板(10)两侧的支架(17)之间连接着第一按摩辊(16),所述第一按摩辊(16)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支架(17)上,所述第一按摩辊(16)朝向顶架(7)中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7)和底架(8)上的横板(10)上均设置有限位架(18),每侧所述限位架(18)上均转动连接着对应的蜗轮(14),所述蜗轮(14)的外侧端头上均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均呈t型设置,所述蜗轮(14)上的连接座(13)均铰接着联动架(15),所述联动架(15)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按摩辊(16)的尾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6)的内壁上开设有内槽(26),所述内槽(26)呈环形开设,所述内槽(26)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环(23),所述第二齿环(23)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2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24)设置在活动杆(25)上,所述活动杆(25)与顶架(7)和底架(8)之间的后座(21)位置对应,所述活动杆(25)横设在后座(21)上,所述活动杆(25)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后座(2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5)与后座(21)呈十字排布,所述活动杆(25)的一侧端头贯穿后座(21)位于另一端,所述活动杆(25)的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侧头(22),所述侧头(22)与活动杆(25)呈t型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5)的侧头(22)上分别铰接着对应的推杆(30),所述推杆(30)分别位于活动杆(25)的两侧,每侧所述推杆(30)的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球口(2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口(29)内部转动连接着球头(27),所述球头(27)设置在第二橡胶球(28)的尾端,所述第二橡胶球(28)上设置有转杆(20),所述第二橡胶球(28)通过转杆(20)转动连接在顶架(7)和底架(8)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器,患者锻炼完成后就可将肢体放置在顶架和底架之间,摆放前可以进行转动手柄,通过手柄就可带动转环进行转动,转环转动时就可带动第一齿环和第二齿环进行转动,第一齿环和第二齿环就可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就可通过传动带动第一按摩辊上下转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二齿轮通过传动带动第二橡胶球进行左右的转动,从而实现调节,通过设置就可实现多工位的调节,从而实现多工位的肌肉按摩,从而使患者肢体保持健康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贤,韦光福,汪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