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骨撑开装置

文档序号:36932211发布日期:2024-02-02 21:5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骨撑开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胸骨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1、开胸手术是显露胸腔内器官的手术方法,一般是指通过手术打开胸腔,可直视病灶并操作的一类术式。开胸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肺、食管、胸壁、纵膈、心脏以及胸腔血管等部位严重疾病。

2、目前,在对患者胸部进行手术的时候,用胸骨锯正中纵向锯开胸骨,同时需要用到胸骨撑开装置对患者的胸骨进行撑开,一般的,胸外科临床用胸骨撑开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由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因为骨密度不同,其胸骨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极限不同,若在撑开过程中对胸骨的作用力过大,容易对患者胸骨造成损伤,增大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胸骨撑开装置,解决了在对胸骨撑开过程中撑开力度无法控制,容易对患者胸骨造成损伤,增大手术风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移动机构以及力度调节机构;

3、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撑板、移动块以及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两侧位置,且两侧的所述螺纹套筒外壁设有的螺纹螺距大小互不相同,所述螺纹套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内部两端转动相连,所述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板尾端位置,且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壳体一侧位置,且所述移动块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移动板伸出所述壳体内部,且通过所述移动块壁面对应设有的螺纹孔与所述螺纹套筒外壁配合相连,若干所述撑板位于所述移动板前侧下端,且所述撑板上端通过设有的调节组件与所述移动板相连,通过转动所述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转动带动对应侧的所述移动块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移动板沿着所述壳体侧壁进行移动,并配合所述撑板对患者胸骨进行撑开操作;

4、所述力度调节机构包括控制杆、齿形环、第一弹簧以及齿形槽,所述控制杆插在两侧的所述螺纹套筒内部,且所述控制杆与所述螺纹套筒之间平滑转动,两侧的所述螺纹套筒内侧端设有一空腔,所述控制杆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块,所述圆形块在所述空腔内部左右移动,所述齿形环分别位于所述圆形块两侧位置,且所述齿形环套在所述控制杆外壁,所述齿形环与所述控制杆外壁之间相互滑动,转动相互限制,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位于所述齿形环与所述圆形块之间,所述齿形槽分别位于所述螺纹套筒内侧端端口处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对所述齿形环进行推动,两侧的所述齿形环在不工作状态下,自动与两侧的所述齿形槽相互卡合,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对应一侧合适螺距的所述螺纹套筒,通过移动所述控制杆在所述螺纹套筒内部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圆形块在所述空腔内部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弹簧,使所述圆形块向所述控制杆对应侧移动方向移动,此时相反侧的所述齿形环与所述齿形槽相互分离,转动所述控制杆则与推动朝向一侧的所述螺纹套筒将通过所述齿形环与所述齿形槽相互卡合,跟随所述控制杆一同转动,此侧的所述移动板将按照对应的螺纹螺距进行对应速度的移动扩张。

5、优选的,所述壳体一端设有一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套筒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壳体一端外壁,所述固定座外侧端端口面设有一环形插槽,所述固定套筒套在所述控制杆一端,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控制杆之间平滑移动,且转动相互限制,所述固定套筒跟随所述控制杆一同转动,所述固定套筒一端在所述固定套筒外壁滑动插入所述固定座外侧端,并通过所述固定套筒一端设有的环形插块与所述环形插槽相互卡合,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固定座相互之间转动锁死。

6、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内壁环绕设有若干限定条,所述控制杆一端外壁对应环绕设有限定槽,所述限定条与所述限定槽相互卡合。

7、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设有一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标识环、标识滑块以及滑动槽,所述圆形块外壁设有一圆槽,所述标识环位于所述圆槽内部,所述标识环与所述圆形块之间自由转动,所述标识滑块位于所述标识环上端位置,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壳体上端中间外壁表面,所述标识滑块位于所述滑动槽内部,所述标识滑块跟随所述圆形块同步左右移动,且通过所述标识滑块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进行呈现,进而判断所述圆形块的移动距离。

8、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标识灯,所述标识灯位于所述壳体上端外壁表面,所述标识滑块移动至所述滑动槽两端面,与所述标识灯下端设有的感应元件接触,对应侧的所述标识灯将亮起,则表明对应侧的所述齿形环与所述齿形槽相互卡合完毕,同时方便使用者判断移动的是哪一侧的移动板,以此选择相应的移动速度和扩张时的扩张力度。

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滑块、调节滑槽、卡块以及卡槽,所述调节滑槽位于所述移动板前端壁面,所述调节滑块位于所述撑板上端,所述调节滑块在所述调节滑槽内部,且所述调节滑块在所述调节滑槽内部平滑移动,所述调节滑槽一侧壁面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调节滑块上端,且所述卡块在所述调节滑块上端左右平滑移动,所述卡块前端与所述卡槽相互卡合,进而下端的所述撑板进行位置限定。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滑块与所述卡块尾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卡块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二弹簧对所述卡块进行挤压,所述卡块自动与所述卡槽相互卡合。

11、优选的,所述控制杆一端设有一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杆另一端插在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的伸缩套筒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中,设置了移动机构以及力度调节结构,可根据患者的胸骨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极限,进而选择相应的撑开力度,通过向内或者向外移动控制杆,使位于空腔内部的圆形块一同进行移动,此时相反一侧齿形环将与其卡合的齿形槽相互脱离,而移动方向一侧的齿形环将与对应侧的齿形槽紧密贴合,此时通过转动控制旋钮带动控制杆转动,进而带动该侧的螺纹套筒转动,此时位于该侧的移动块向外侧移动,进而可精准地选择移动板向外侧扩张的力度,从而保护了患者的胸骨,避免了胸骨的二次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

14、2、本发明中,设置了固定组件,通过将固定套筒沿着控制杆外壁向内侧滑动,使环形插块与环形插槽相互卡合,此时控制杆将无法转动,完成对移动板的固定效果,且固定方式与控制杆相互配合巧妙,更加方便快捷。

15、3、本发明中,设置了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中的卡块滑动,使卡块沿着调节滑块上端左右滑动,当挤压第二弹簧向后按压后,卡块前端脱离卡槽,此时可根据实际患者切口大小,对撑板位置进行自由调节,然后松开按压的卡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卡块前端将与对应卡槽自动卡合,使撑板位置的调节更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移动机构以及力度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端设有一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套筒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壳体一端外壁,所述固定座外侧端端口面设有一环形插槽,所述固定套筒套在所述控制杆一端,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控制杆之间平滑移动,且转动相互限制,所述固定套筒跟随所述控制杆一同转动,所述固定套筒一端在所述固定套筒外壁滑动插入所述固定座外侧端,并通过所述固定套筒一端设有的环形插块与所述环形插槽相互卡合,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固定座相互之间转动锁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内壁环绕设有若干限定条,所述控制杆一端外壁对应环绕设有限定槽,所述限定条与所述限定槽相互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端设有一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标识环、标识滑块以及滑动槽,所述圆形块外壁设有一圆槽,所述标识环位于所述圆槽内部,所述标识环与所述圆形块之间自由转动,所述标识滑块位于所述标识环上端位置,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壳体上端中间外壁表面,所述标识滑块位于所述滑动槽内部,所述标识滑块跟随所述圆形块同步左右移动,且通过所述标识滑块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进行呈现,进而判断所述圆形块的移动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标识灯,所述标识灯位于所述壳体上端外壁表面,所述标识滑块移动至所述滑动槽两端面,与所述标识灯下端设有的感应元件接触,对应侧的所述标识灯将亮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滑块、调节滑槽、卡块以及卡槽,所述调节滑槽位于所述移动板前端壁面,所述调节滑块位于所述撑板上端,所述调节滑块在所述调节滑槽内部,且所述调节滑块在所述调节滑槽内部平滑移动,所述调节滑槽一侧壁面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调节滑块上端,且所述卡块在所述调节滑块上端左右平滑移动,所述卡块前端与所述卡槽相互卡合,进而下端的所述撑板进行位置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块与所述卡块尾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卡块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二弹簧对所述卡块进行挤压,所述卡块自动与所述卡槽相互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一端设有一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杆另一端插在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的伸缩套筒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胸骨撑开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移动机构以及力度调节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撑板、移动块以及螺纹套筒,通过转动螺纹套筒,螺纹套筒转动带动对应侧的移动块进行移动,并配合撑板对患者胸骨进行撑开操作;力度调节机构包括控制杆、齿形环、第一弹簧以及齿形槽,通过第一弹簧对齿形环进行推动,两侧的齿形环自动与齿形槽相互卡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螺纹套筒,通过移动控制杆,使圆形块向对应侧移动方向移动,相反侧的齿形环与齿形槽相互分离,转动控制杆则与推动朝向一侧的螺纹套筒将通过齿形环与齿形槽相互卡合,跟随控制杆一同转动,对应移动板将按照对应速度移动扩张,避免了胸骨的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郑翔翔,马路遥,陆小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