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54082发布日期:2024-02-26 17:1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引流,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1、肿瘤患者在手术后,体内会有积液,积液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所以需要利用负压将积液抽出。

2、例如,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08232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肿瘤术后用智能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与负压引流装置相配合的清洗装置;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负压罐,负压罐上设置有气压调节机构,负压罐连接有引流管;清洗装置包括水箱,还包括与水箱相连的清洗器,所述负压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密封口,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负压罐还包括与密封口相配合的密封盖;所述清洗器包括与密封口相配合的清洗盖;所述密封盖与清洗盖上均设置有与限位结构相配合的锁定机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放置罐,所述放置罐与清洗器和密封盖相配。

3、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其虽然利用气压调节机构来调节负压罐内的气压,使其相对保持恒定,但是其调节过程还是先变化,再调节,而其内缺少缓冲作用的“过渡件”,从而在负压罐内压力变化的瞬间,即会将压力传递至引流管内,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4、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负压罐和储液罐,所述负压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二,储液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一,

4、所述罐盖一的内壁嵌接有接头一和接头二,接头一的上方连接有引流管,接头二的上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且连通于负压罐的底部,所述罐盖二的顶部连接且连通有负压泵,负压罐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式过渡件,且所述负压罐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控制负压泵功率的负反馈压力调节机构;

5、所述活塞式过渡件包括密封的滑动连接于负压罐内壁的过渡活塞以及滑动连接于过渡活塞内侧的滑塞,所述过渡活塞的径向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滑块的外侧固定有耐磨块,耐磨块的外侧接触配合于负压罐的内壁,所述滑块与滑塞通过斜面接触配合,且所述滑塞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

6、优选地:所述负反馈压力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且连接于负压罐侧壁的壳体以及通过螺纹连接于壳体端部内壁的筒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有电阻线圈,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柱,活塞柱的外壁固定有弹性电极头,弹性电极头接触配合于电阻线圈的内壁,筒体内腔冲注有气体。

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电极头与电阻线圈接入负压泵的供电电路中。

8、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过渡活塞的顶部设置有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径向滑动连接于过渡活塞侧壁的滑杆以及固定于滑杆端部的摩擦块,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滑动连接于过渡活塞,且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过渡活塞的内壁,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电磁铁一,过渡活塞的内壁固定有与电磁铁一配合的电磁铁二,所述电磁铁一与电磁铁二的相对一侧磁极相同。

9、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接头一与接头二结构相同,其均包括固定卡接与罐盖一内壁的双锥管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双锥管顶部端面的连接硬管,两个所述连接硬管分别固定连接于引流管、连接管的端部。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锥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镂空板二,镂空板二的顶部通过弹性支撑杆连接有堵球,所述连接硬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镂空板一,镂空板一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杆。

11、同时,所述堵球的直径小于双锥管的最大直径且大于双锥管的最小直径。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双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弹性导电杆一,且所述顶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电环,弹性导电杆一与导电环接触配合,且两个所述弹性导电杆一串联式接入电磁铁一、电磁铁二的供电电路中。

13、同时,所述双锥管的底部内侧壁固定有两个相互接触的弹性导电杆二,两个所述弹性导电杆二串联式接入电磁铁一、电磁铁二的供电电路中,且所述双锥管位于弹性导电杆二的底部放置有绝缘浮球。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更优的方案:所述绝缘浮球的直径大于双锥管的最小直径且小于双锥管的最大直径。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塞式过渡件,活塞式过渡件作为“过渡件”,将负压罐内腔的负压转化为自身的运动,从而在负压变化时,使得具有缓冲作用,而不会直接作用于引流管,增加安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活塞式过渡件针对性设计,利用滑塞的受力与负压压力相关的特性,再结合耐磨块与负压罐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根据负压压力的变化来负反馈调节活塞式过渡件的运动速度,从而保证积液的吸引速度也恒定,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负反馈压力调节机构,利用结构配合电路设计,可使得负压泵的功率与负压罐内腔压力具有负反馈调节功能,从而进一步保证负压罐内腔压力的稳定性,增加使用安全性。

18、3.本发明,通过设置接头一和接头二,其一方面可实现引流管与连接管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另一方面,也能使得引流管与连接管相对储液罐连接时,通路自动打开,引流管与连接管相对储液罐拆卸时,通路自动关闭,从而防止积液泄漏的同时也简化了操作步骤,增加使用便捷性。

19、4.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电环与弹性导电杆一,并且巧妙地利用电路设计,从而能使得连接管与储液罐结合时,活塞式过渡件自动解除锁止,处于负压吸引状态,连接管与储液罐拆卸时,活塞式过渡件自动锁止,从而使得活塞式过渡件的状态与连接管的安装状态同步,进一步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

20、5.本发明,通过设置绝缘浮球与弹性导电杆二,利用巧妙的电路设计,一方面可利用绝缘浮球的浮力实现对液位的感应,另一方面,达到液位上限后,能通过绝缘浮球对弹性导电杆二的压力实现电磁铁一与电磁铁二的断电,从而停止继续吸引,防止溢散,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负压罐(1)和储液罐(2),所述负压罐(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二(7),储液罐(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一(5),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压力调节机构(9)包括固定且连接于负压罐(1)侧壁的壳体(18)以及通过螺纹连接于壳体(18)端部内壁的筒体(20),所述壳体(18)的内壁固定有电阻线圈(22),筒体(2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柱(21),活塞柱(21)的外壁固定有弹性电极头(19),弹性电极头(19)接触配合于电阻线圈(22)的内壁,筒体(20)内腔冲注有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电极头(19)与电阻线圈(22)接入负压泵(8)的供电电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活塞(15)的顶部设置有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径向滑动连接于过渡活塞(15)侧壁的滑杆(24)以及固定于滑杆(24)端部的摩擦块(23),所述滑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26),连杆(2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驱动杆(25),驱动杆(25)滑动连接于过渡活塞(15),且驱动杆(25)的一端固定有弹簧(27),弹簧(27)的另一端固定于过渡活塞(15)的内壁,驱动杆(25)的另一端固定有电磁铁一(28),过渡活塞(15)的内壁固定有与电磁铁一(28)配合的电磁铁二(29),所述电磁铁一(28)与电磁铁二(29)的相对一侧磁极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一(3)与接头二(11)结构相同,其均包括固定卡接与罐盖一(5)内壁的双锥管(32)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双锥管(32)顶部端面的连接硬管(40),两个所述连接硬管(40)分别固定连接于引流管(4)、连接管(6)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锥管(3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镂空板二(35),镂空板二(35)的顶部通过弹性支撑杆(34)连接有堵球(33),所述连接硬管(40)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镂空板一(30),镂空板一(3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杆(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球(33)的直径小于双锥管(32)的最大直径且大于双锥管(32)的最小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锥管(3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弹性导电杆一(37),且所述顶杆(3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电环(36),弹性导电杆一(37)与导电环(36)接触配合,且两个所述弹性导电杆一(37)串联式接入电磁铁一(28)、电磁铁二(29)的供电电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锥管(32)的底部内侧壁固定有两个相互接触的弹性导电杆二(39),两个所述弹性导电杆二(39)串联式接入电磁铁一(28)、电磁铁二(29)的供电电路中,且所述双锥管(32)位于弹性导电杆二(39)的底部放置有绝缘浮球(3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浮球(38)的直径大于双锥管(32)的最小直径且小于双锥管(32)的最大直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涉及引流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吸引速度恒定问题;具体包括负压罐和储液罐,所述负压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二,储液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一,所述罐盖一的内壁嵌接有接头一和接头二。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塞式过渡件,活塞式过渡件作为“过渡件”,将负压罐内腔的负压转化为自身的运动,从而在负压变化时,使得具有缓冲作用,而不会直接作用于引流管,增加安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活塞式过渡件针对性设计,利用滑塞的受力与负压压力相关的特性,再结合耐磨块与负压罐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根据负压压力的变化来负反馈调节活塞式过渡件的运动速度,从而保证积液的吸引速度也恒定,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市第五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