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

文档序号:37495898发布日期:2024-04-01 14:0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脑损伤后亚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的新治疗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可应用于脑外伤后亚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1、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死亡率和发病率高的疾病,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稳态并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严重的运动功能、心理和认知障碍。因此,大多数创伤性脑损伤幸存者在认知、感觉运动功能和人格方面都会经历长期的致残性改变。目前,康复训练是创伤性脑损伤引起的持久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康复训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且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方法。众所周知,星形胶质细胞是专门维持大脑稳态的胶质细胞,在对脑损伤的反应中,星形胶质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可能发挥出消极或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以星形胶质细胞为靶标的治疗方法,以用于促进脑外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2、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dag8,又称为gpr65),是一种质子敏感性g蛋白偶联受体,在脑组织内广泛表达,活化的tdag8广泛参与神经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tdag8被证实可表达于脑组织中,但关于其在脑内功能的报道还较少。最近的研究指出tdag8是脑缺血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潜在的神经保护靶点。但该靶点是否是tbi后神经修复的重要治疗靶点尚无报道。

3、研究表明在脑冷冻伤(ctbi,一种脑外伤的动物模型)亚急性期,每日短暂性给予co2吸入处理能够增强梗死周边区的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建,抑制胶质疤痕形成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促进小鼠神经功能恢复。然而,这种co2吸入处理的治疗时间窗在小鼠ctbi后的3-7天,尚无进一步延长co2吸入处理治疗时间窗并增强其治疗效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

4、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脑外伤为脑外伤亚急性期或脑外伤慢性期。

5、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后康复的药物上的用途。

6、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aav病毒为aav-gfap-tdag8病毒(hbaav2/9-gfap-m-gpr65-3xflag-egfp,中国上海汉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生产)。

7、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aav-gfap-tdag8病毒在用于制备增强脑外伤后co2吸入疗效的药物上的用途。

8、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aav-gfap-tdag8病毒在用于制备延长脑外伤后co2吸入治疗时间窗的药物上的用途。

9、本发明利用tdag8敲除(tdag8-/-)小鼠,在脑损伤经典模型-皮质撞击模型cci(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上,证实了tdag8是co2吸入处理发挥促小鼠脑外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靶点。并通过注射含有tdag8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gfap-tdag8(hbaav2/9-gfap-m-gpr65-3xflag-egfp,中国上海汉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生产),在梗死周边星形胶质细胞上过表达tdag8,进一步将co2治疗时间窗从7天延长至14天,并显著增强了疗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靶向星形胶质细胞促进脑外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新方法。这种内源性保护策略与治疗靶点过表达相结合的方式,也有望为脑外伤亚急性期至慢性期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外伤为脑外伤亚急性期或脑外伤慢性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后康复的药物上的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aav病毒为aav-gfap-tdag8病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aav-gfap-tdag8病毒在用于制备增强脑外伤后co2吸入疗效的药物上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aav-gfap-tdag8病毒在用于制备延长脑外伤后co2吸入治疗时间窗的药物上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脑损伤后亚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的新治疗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AAV病毒在制备治疗脑外伤的药物上的用途,可应用于脑外伤后亚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范彦英,李妍,焦向英,成瑶,尹静,张舒涵,唐莉,杨彩红,张慧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