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7539发布日期:2023-06-01 00:1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


背景技术:

1、脊柱骨折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脊柱骨折会导致脊柱节段不稳,活动受限,严重患者常伴有神经性相关的症状。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在骨折椎体部分植入椎体成形支撑螺钉进行固定。

2、在临床中,大多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采用传统的机加工制造,螺钉在植入后难以获得足够的把持力,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且材料与人体截骨面和组织等接触部分的接触位点少,材料与骨连接不够紧密。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质强度明显降低,脆性增加。因此材料与骨的结合更加不稳定,容易导致螺钉松动,固定不稳。虽然在部分临床手术中通过骨水泥进行椎体强化,但是骨与螺钉始终没有达到融合,在后期活动中仍易发生松动甚至断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包括:连接的钉帽和螺钉本体,所述螺钉本体的上部为第一螺纹部,下部为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

3、所述螺钉本体的中部采用相互连通的微多孔结构;

4、所述微多孔结构的平均丝径范围为200~700μm,平均孔径范围为300~2000μm。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钉帽内设置有六方接口,所述六方接口下端设置有螺纹密封结构。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还包括:骨水泥通道;所述骨水泥通道依次贯穿所述钉帽和所述螺钉本体形成贯穿所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的纵向通道。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多孔结构内还设置有桁架结构。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螺钉本体的螺纹部间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了桁架+微多孔结构,替代了实体结构的螺钉本体;产品表面的开放微多孔结构相互连通,调控沿着骨水泥通道注入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定向和均匀分布,避免游离的骨水泥渗漏;同时,骨水泥与螺钉形成整体的力学支撑结构,加强了对椎体的支撑作用;如果使用可降解的磷酸钙骨水泥,那么多孔结构还可以允许松质骨长入,使材料与骨具有更紧密的结合,减少植入物松动风险。

1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的钉帽(1)和螺钉本体(2),所述螺钉本体(2)的上部为第一螺纹部,下部为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帽(1)内设置有六方接口(101),所述六方接口(101)下端设置有螺纹密封结构(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还包括:骨水泥通道(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多孔结构内还设置有桁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包括:连接的钉帽和螺钉本体,螺钉本体的上部为第一螺纹部,下部为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螺钉本体的中部采用相互连通的微多孔结构;微多孔结构的平均丝径范围为200~700μm,平均孔径范围为300~2000μm。本技术的微多孔结构相互连通,调控沿着骨水泥通道注入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定向和均匀分布,避免游离的骨水泥渗漏;同时,骨水泥与螺钉形成整体的力学支撑结构,加强了对椎体的支撑作用;如果使用可降解的磷酸钙骨水泥,那么多孔结构还可以允许松质骨长入,使材料与骨具有更紧密的结合,减少植入物松动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郑辉,伍苏华,姚厉,郑泽扬,葛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度(西安)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