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4738发布日期:2023-05-27 23:1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


背景技术:

1、手术体位可对手术显露和操作产生决定性的意义,进而影响手术效果。恰当的手术体位,能方便手术操作和显露,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管状骨骨折。对于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髓内钉内固定是主流术式,具有固定可靠、允许早期负重、对软组织干扰少等优点。髓内钉手术入路有经髌上入路和经髌下入路,相应的体位为仰卧半伸膝位和仰卧高屈膝位,二者各有优缺点。经髌上入路较传统的经髌下入路有一些优点,比如体位舒适、近端骨折复位更好、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膝前痛并发症发生率等,但是经髌上入路需要特殊的通道技术、专用的手术工具和更长的学习曲线,特别是对髌股关节的干扰和二次内固定取出困难是髌上入路的缺点,技术上的难点和对专业手术工具的依赖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因此,经髌下入路仍是国内大部分骨科医生最熟悉和常用的手术入路。但是,传统的经髌下入路手术时需仰卧高屈膝体位,该体位存在术中透视胫骨近端正位困难、骨折复位容易丢失、透视时间长等缺点。此外,如果没有维持膝关节屈曲的工具或体位垫,需要额外增加一名助手固定并抬高大腿以确保膝关节保持高屈曲位,增加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所述的这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术中维持膝关节屈曲的工具或体位垫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平板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上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平板,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设置在第一固定块的后方,第三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右侧,第一固定块的后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前侧面、第三固定块的前侧面之间构成一个s形通道,第一平板的底面和第二平板的顶面均各自设置有防滑缓冲垫。

3、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第一平板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平板通过第二魔术贴与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均由海绵块构成。

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均由可透视碳纤维板构成。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的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该体位较传统的仰卧位具有透视胫骨近端正位方便、手术时间短、节省人力等优点,具有x线可透视、左右侧下肢通用、可拆卸调节、无需消毒、可放置手术工具等特点,可实现胫骨骨折侧卧位髓内钉置入时方便快捷的完成手术,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平板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上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平板,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设置在第一固定块的后方,第三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右侧,第一固定块的后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前侧面、第三固定块的前侧面之间构成一个s形通道,第一平板的底面和第二平板的顶面均各自设置有防滑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第一平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平板通过第二魔术贴与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均由海绵块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均由可透视碳纤维板构成。


技术总结
一种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平板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上侧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平板,第一固定块的后侧面与第二固定块的前侧面、第三固定块的前侧面之间构成一个S形通道,第一平板的底面和第二平板的顶面均各自设置有防滑缓冲垫。本技术的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侧卧位下肢体位垫,该体位较传统的仰卧位具有透视胫骨近端正位方便、手术时间短、节省人力等优点,具有X线可透视、左右侧下肢通用、可拆卸调节、无需消毒、可放置手术工具等特点,可实现胫骨骨折侧卧位髓内钉置入时方便快捷的完成手术,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柱,曲良,牛大伟,袁伟,李鹏,谭长龙,陶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