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刺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3431发布日期:2023-08-27 10:3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刺激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刺激仪,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刺激设备。


背景技术:

1、神经刺激仪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智能睡眠仪(ces)、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仪(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系统(tdcs)、经颅磁刺激仪(rtms)、以及非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t-vns)等。

2、神经刺激仪是采用神经调节技术,它在电极之间加载微弱的电流,并放置于头皮上,刺激脑部目标区域,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被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重度抑郁症、帕金森症、慢性疼痛,也经常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也可调整脑部区域的兴奋度,显著提升健康人群执行特定任务时的认知能力,提高人体在短期内的语言、记忆、数学、逻辑、注意力、协调等多方面的表现,神经刺激仪不仅作用广泛,而且具有非侵入性、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的特点,正因为如此,神经刺激仪被认为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

3、现有一些神经刺激仪的主机是直接通过线缆与治疗帽连接,为了便于固定线缆,在主机与治疗帽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落地支架,使用者坐在椅子上进行长达几个小时的治疗,但是,有些儿童因为身体的原因也经常会用到神经刺激仪,而由于儿童容易躁动,在他人不注意的时候甚至会下地走动,因此,戴在儿童头上的治疗帽很容易随着儿童起身运动发生扯线而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刺激设备,以解决现有神经刺激仪的主机是直接通过线缆与治疗帽连接,为了便于固定线缆,在主机与治疗帽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落地支架,有些儿童容易躁动,在使用时,治疗帽很容易随着儿童起身运动发生扯线而脱落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设备,包括:

3、主机;

4、至少一个治疗帽,所述治疗帽用于贴附在人体的头部,所述治疗帽通过线缆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5、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用于穿戴在人体上;

6、防拉扯夹,所述防拉扯夹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带上,所述防拉扯夹位于所述治疗帽与所述主机之间,所述线缆弹性安装于所述防拉扯夹上。

7、进一步地,所述防拉扯夹包括弹簧、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外壳以及可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t形滑块,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容纳空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所述t形滑块贯穿设有第三线孔,所述弹簧和t形滑块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t形滑块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治疗帽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线孔进行折叠和打结后再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线孔、弹簧和第二线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第二线孔后与所述主机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t形滑块包括承载板以及与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的支柱,所述第三线孔依次贯穿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支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柱外并抵接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靠近所述主机的一侧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线缆打结后所形成的结头位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支柱的一端。

9、进一步地,所述防拉扯夹还包括两个导向块,两所述导向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弹簧位于两所述导向块之间,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承载板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拉扯夹还包括透明板,所述外壳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卡孔,所述透明板安装于所述卡孔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若干分支线,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各所述分支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位于所述防拉扯夹和所述主机之间,所述第一导线部分为螺旋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防拉扯夹连接,所述分支线与所述治疗帽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包括衔接带、环形设置的第一收腹带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收腹带,所述第二收腹带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收腹带连接,所述衔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腹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拉扯夹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衔接带上并与所述分支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线孔进行折叠和打结后再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线孔、弹簧和第二线孔,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二线孔后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治疗帽包括橡皮垫、四个负极电极片和一个正极电极片,所述四个负极电极片和所述正极电极片均设于所述橡皮垫的一面上,所述四个负极电极片环设于所述正极电极片外,所述负极电极片和正极电极片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包括壳体、主控制器、显示屏以及若干控制按钮,所述壳体设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主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均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屏、控制按钮以及治疗帽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神经刺激设备中治疗帽通过线缆与主机电性连接,线缆弹性安装于与固定带连接的防拉扯夹上,当儿童穿戴好固定带进行治疗过程中,儿童起身走动超过一定范围时,线缆会给固定带一个反作用力,提醒儿童注意,反作用力并不会干扰到治疗帽对人体头部的固定,能有效避免治疗帽与头部发生脱离现象,且防拉扯夹可以给线缆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力,降低扯坏固定带的几率,提高神经刺激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拉扯夹包括弹簧、与所述固定带连接的外壳以及可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t形滑块,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容纳空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所述t形滑块贯穿设有第三线孔,所述弹簧和t形滑块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t形滑块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治疗帽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线孔进行折叠和打结后再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线孔、弹簧和第二线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第二线孔后与所述主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滑块包括承载板以及与所述承载板垂直连接的支柱,所述第三线孔依次贯穿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支柱,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柱外并抵接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靠近所述主机的一侧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线缆打结后所形成的结头位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支柱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拉扯夹还包括两个导向块,两所述导向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弹簧位于两所述导向块之间,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承载板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拉扯夹还包括透明板,所述外壳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的卡孔,所述透明板安装于所述卡孔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若干分支线,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各所述分支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位于所述防拉扯夹和所述主机之间,所述第一导线部分为螺旋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防拉扯夹连接,所述分支线与所述治疗帽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衔接带、环形设置的第一收腹带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收腹带,所述第二收腹带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收腹带连接,所述衔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腹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拉扯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衔接带上并与所述分支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线孔进行折叠和打结后再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线孔、弹簧和第二线孔,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二线孔后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帽包括橡皮垫、四个负极电极片和一个正极电极片,所述四个负极电极片和所述正极电极片均设于所述橡皮垫的一面上,所述四个负极电极片环设于所述正极电极片外,所述负极电极片和正极电极片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壳体、主控制器、显示屏以及若干控制按钮,所述壳体设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主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均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屏、控制按钮以及治疗帽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神经刺激设备,包括主机、固定带、防拉扯夹和至少一个治疗帽,治疗帽用于贴附在人体的头部,治疗帽通过线缆与主机电性连接;固定带用于穿戴在人体上;防拉扯夹固定连接于固定带上,防拉扯夹位于治疗帽与主机之间,线缆弹性安装于防拉扯夹上。本技术神经刺激设备中治疗帽通过线缆与主机电性连接,线缆弹性安装于与固定带连接的防拉扯夹上,当儿童穿戴好固定带进行治疗过程中,儿童起身走动超过一定范围时,线缆会给固定带一个反作用力,提醒儿童注意,反作用力并不会干扰到治疗帽对人体头部的固定,能有效避免治疗帽与头部发生脱离现象,且防拉扯夹可以给线缆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力,提高神经刺激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龙戈农,王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