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5018发布日期:2023-05-27 16:4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


背景技术:

1、中医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而中医治疗的方法所依托的艾灸盒在使用时,由于不同患者对温度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节燃烧的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同时在长时间的艾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多次更换艾条以达到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长,因此常会出现每次更换艾条时,需要在艾条更换完毕后进行新一轮位置调节,而调节过程中,由于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无法与上一轮治疗过程中的距离保持完全一致,患者经常会反馈温度过高或过低,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多次调节艾条的位置,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来回调节艾条距离的时间,而且患者也体验感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能够实现艾条的高度调节,同时在更换艾条后能够保持与上一轮的治疗高度位置一致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外套筒的内周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内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内套筒螺纹连接。

3、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柱体和穿刺部,所述柱体的外周设有所述外螺纹,所述穿刺部与所述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部用于插入所述艾条。

4、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网状层。

5、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外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套筒的底部相平齐。

6、优选的,所述柱体的顶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防滑层。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将燃烧的艾条固定在所述内套筒内的所述固定部处,然后通过将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固定部旋拧在一起,然后将所述内套筒放入所述外套筒内,通过所述凸条和所述第一凹槽的配合,使得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完全嵌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不会出现相对转动,当需要调节所述固定部的高度时,通过正旋所述固定部,使得所述固定部能够向下运动,进而使得燃烧的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能够提高艾灸的温度,当通过反旋所述固定部,使得所述固定部能够向上运动,进而使得燃烧的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能够减小艾灸的温度,根据对所述固定部的高度调整,能够使得艾灸温度不同,进而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当艾条燃烧完毕后,通过从所述外套筒上取下所述内套筒,然后将燃烧的艾条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即可,然后将所述内套筒重新放入所述外套筒内,从而使得单次治疗过程中,在更换艾条时不会出现艾条高度不同而导致艾灸温度不同,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用效果更好,患者体验感更好,而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凸条上的所述通孔的配合,能够使得所述外套筒的通气效果更好,而且空气流通能够有效进行一定的散热以及对艾条燃烧进行供氧,确保艾条能够进行正常燃烧。



技术特征:

1.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外套筒的内周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内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内套筒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柱体和穿刺部,所述柱体的外周设有所述外螺纹,所述穿刺部与所述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部用于插入所述艾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网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外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套筒的底部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顶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防滑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中医内科临床用艾灸盒,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外套筒的内周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内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内套筒螺纹连接,本装置能够实现艾条的高度调节,同时在更换艾条后能够保持与上一轮的治疗高度位置一致。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莲,郑景予,姚飞飞,林烜,黄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1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