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9817发布日期:2023-07-25 12:2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固定器,具体为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


背景技术:

1、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或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2、现有的技术中,还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治疗管路都是用血管钳予以固定,病人更换体位或翻身拍背时易牵拉到管路,容易造成管路随意移动,从而导致病人的扎针处松动,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脱针的危险。鉴于此,我们提出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包括血液透析管本体和固定带安装座,还包括:

4、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血液透析管本体上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用于对血液透析管本体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设有卡接部;

5、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于固定带安装座的底部,用于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固定在病人的手臂上,所述固定带上设有锁定部,用于将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

6、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包括固定于第一限位块底部的卡柱,且第二限位块上设有与卡柱相互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柱上设有多个凸柱,且卡槽的内壁设有与凸柱相互配套的柱形槽,所述卡接部还包括固定于卡柱一端的半球块,且第二限位块上设有与半球块相互配套的半球槽。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连接处的中心设有用于血液透析管本体穿过的环形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上半环槽的内壁设有防滑垫,且第二限位块上半环槽的内壁也设有防滑垫。

8、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呈半环形,所述防滑垫的外表面设有粘毛,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半环槽的内壁也设有粘毛,所述防滑垫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呈环形围绕的凸起。

9、进一步的,所述锁定部包括固定于固定带一端的锁扣,且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多个与锁扣相互配套的扣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将第一限位块上的卡柱卡进第二限位块上的卡槽中,卡柱上的凸柱随即卡进柱形槽中,半球块卡进半球槽中,从而对血液透析管本体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固定带,通过拉动带有锁扣的那一端固定带,将锁扣扣在另一端带有扣槽的固定带上,从而根据病人手臂的粗细来调节固定带的紧松,防止病人更换体位或翻身拍背时易牵拉到管路,容易造成管路随意移动,从而导致病人的扎针处松动,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脱针的危险。



技术特征:

1.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包括血液透析管本体(1)和固定带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固定于第一限位块(4)底部的卡柱(41),且第二限位块(5)上设有与卡柱(41)相互匹配的卡槽(51),所述卡柱(41)上设有多个凸柱(43),且卡槽(51)的内壁设有与凸柱(43)相互配套的柱形槽(53),所述卡接部还包括固定于卡柱(41)一端的半球块(42),且第二限位块(5)上设有与半球块(42)相互配套的半球槽(5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5)连接处的中心设有用于血液透析管本体(1)穿过的环形槽,所述第一限位块(4)上半环槽的内壁设有防滑垫(6),且第二限位块(5)上半环槽的内壁也设有防滑垫(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6)呈半环形,所述防滑垫(6)的外表面设有粘毛,且第一限位块(4)和第二限位块(5)上半环槽的内壁也设有粘毛,所述防滑垫(6)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呈环形围绕的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固定于固定带(3)一端的锁扣(31),且固定带(3)的另一端设有多个与锁扣(31)相互配套的扣槽(3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固定器技术领域,具体为血液透析管路固定器,包括血液透析管本体和固定带安装座,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血液透析管本体上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用于对血液透析管本体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设有卡接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将第一限位块上的卡柱卡进第二限位块上的卡槽中,卡柱上的凸柱随即卡进柱形槽中,半球块卡进半球槽中,从而对血液透析管本体进行限位,防止病人更换体位或翻身拍背时易牵拉到管路,容易造成管路随意移动,从而导致病人的扎针处松动,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脱针的危险。

技术研发人员:郑佳新,郑绍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维新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