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4536发布日期:2023-08-20 09:2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封堵器。


背景技术:

1、随着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介入心脏病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导管经皮置入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卵圆孔未闭(pfo)、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心脏疾病已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治疗手段。

2、封堵器植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这些心脏疾病时,一般是先将封堵器置入细长的导管内,以便借助导管将封堵器向患者的心脏输送。由于导管的形态细长,因此,封堵器置入导管时的形态相较于其置入导管之前的初始形态,在径向压缩且在轴向伸长。导管到达患者心脏的预期位置时,通过推送部将封堵器推送至导管外,以使封堵器释放至患者心脏的缺损部位。由于封堵器被推送至导管外,则封堵器的形态得以恢复,从而能够封堵患者心脏的缺损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3、目前,常规封堵器两侧的锁定装置均露出在封堵器的外侧,当封堵器被推送至导管外并产生封堵效果后,锁定装置凸出于封堵器设置,此时,凸出的锁定装置会使得内皮不平整或者产生血栓,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常规封堵器两端的锁定装置位于封堵器外侧会导致封堵器在封堵器端部凸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端部凸出设置、进而避免内皮不平整或者产生血栓、保证治疗效果的封堵器。

2、一种封堵器,包括:

3、封堵本体;

4、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封堵本体的远端,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用于可解脱地连接于输送导丝的远端;以及

5、第二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封堵本体的近端,所述第二锁定件具有供所述输送导丝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锁定件可解脱地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锁定或分离;

6、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中的至少一个完全设置于所述封堵本体中;

7、所述封堵器置于输送鞘管内时,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锁定件分离;所述封堵器释放于所述输送鞘管外时,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能够在所述输送导丝的牵引下向所述第二锁定件的远端移动,使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锁定件的远端锁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可插拔安装于所述通孔,使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锁定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的外周面附着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层与所述通孔的侧壁抵紧;

10、和/或,所述通孔的侧壁附着有第二弹性层,所述通孔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层与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抵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层的近端为渐缩段,沿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插入所述通孔的方向,所述渐缩段的外径从大逐渐变小。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本体的远端紧固并包覆连接所述第一锁定件;

13、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一紧固环,所述第一紧固环设置于所述封堵本体内的远端,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锁定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本体的近端紧固并包覆所述第二锁定件;

15、所述封堵器还包括第二紧固环,所述第二紧固环设置于所述封堵本体内的近端,并紧固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在近端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与所述输送导丝的外螺纹配合;

17、所述第二锁定件的近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与连接导管的内螺纹配合。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第一锁定主体以及内金属部分,所述内金属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主体的近端,并位于所述第一锁定主体的内部,所述内金属部分具有所述内螺纹;

19、所述第二锁定件包括第二锁定主体以及外金属部分,所述外金属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主体的近端,并位于所述第二锁定主体的外壁,所述外金属部分具有所述外螺纹。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中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部分的体积分数占95%以上。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本体包括两个封堵盘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封堵盘之间的腰部;

22、或者,所述封堵本体包括封堵盘以及与所述封堵盘连接的腰部。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本体采用编织网结构;

24、所述封堵器还包括阻流膜,所述封堵本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所述阻流膜。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的封堵器中,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分别设置于封堵本体的远端与近端,并且,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中的至少一个完全设置在封堵本体中,第二锁定件具有供输送导丝的远端穿过的通孔,输送导丝穿过通孔后可解脱地与第一锁定件的近端连接或分离。当封堵器置于输送鞘管内时,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第二锁定件的远端分离,当封堵器释放于输送鞘管外时,输送导丝可带动第一锁定件的近端朝向第二锁定件的远端移动,使第一锁定件近端与第二锁定件的远端锁定连接。并且,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锁定连接后,封堵本体的至少一端不存在凸起。

27、该封堵器植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患者的心脏疾病时,封堵器被推送至输送鞘管外时,则封堵本体能够依靠自身的恢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向初始形态恢复。通过控制输送导丝牵引第一锁定件的近端向第二锁定件的远端移动,直至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第二锁定件的远端锁定连接,从而进一步促进封堵本体在轴向上恢复至初始形态时的尺寸并锁定其轴向尺寸,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封堵本体在径向上恢复至初始形态时的尺寸并锁定其径向尺寸,进而使得封堵本体恢复至更加接近初始形态(甚至完全恢复至初始形态)并且锁定在其恢复后的形态,有效地改善封堵效果。

28、该封堵器采用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中的至少一个完全位于封堵本体的结构形式,当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第二锁定件的远端锁定连接后,能够使得第封堵本体的至少一端不存在凸起,进而使得缺损部位的内皮平整,减少血栓的产生,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第二锁定件的远端锁定连接后,能够使得封堵本体恢复至更加接近初始形态(甚至完全恢复至初始形态)并且锁定在其恢复后的形态,有效地改善封堵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可插拔安装于所述通孔,使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锁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的外周面附着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层与所述通孔的侧壁抵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的近端为渐缩段,沿所述第一锁定件的近端插入所述通孔的方向,所述渐缩段的外径从大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本体的远端紧固并包覆连接所述第一锁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本体的近端紧固并包覆所述第二锁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在近端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与所述输送导丝的外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第一锁定主体以及内金属部分,所述内金属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主体的近端,并位于所述第一锁定主体的内部,所述内金属部分具有所述内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中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部分的体积分数占95%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本体包括两个封堵盘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封堵盘之间的腰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本体采用编织网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堵器,包括:封堵本体;第一锁定件,设置于封堵本体的远端,第一锁定件的近端用于可解脱地连接于输送导丝的远端;以及第二锁定件,设置于封堵本体的近端,第二锁定件具有供输送导丝穿过的通孔,第二锁定件可解脱地与第一锁定件锁定或分离;其中,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中的至少一个完全设置于封堵本体中;封堵器置于输送鞘管内时,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第二锁定件分离;封堵器释放于输送鞘管外时,第一锁定件的近端能够在输送导丝的牵引下向第二锁定件的远端移动,使第一锁定件的近端与第二锁定件的远端锁定。使得缺损部位的内皮平整,减少血栓的产生,同时,改善封堵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石道昆,史争争,康亚红,袁佩琦,姜洪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