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改良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1329发布日期:2023-11-22 14:0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改良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灌肠器,具体为一体式改良灌肠器。


背景技术:

1、神经源性直肠是控制直肠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直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秘。正常人直肠肠腔通常并无粪便。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发生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通过盆神经传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扩张;同时,阴部神经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此外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膈肌收缩,腹内压增加,使粪便排出。当与排便有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高级中枢及排便器官的联系中断,肠蠕动减慢,场内水分吸收过多,导致排便障碍;正常直肠虽也能为少量进入的粪便提供一个有限的、临时的储存场所,因与排便有关的神经损伤后,直肠周围组织的协调和控制功能受损,便会损伤排出功能使得直肠的储存功能异常增大,造成便秘。目前针对神经源性便秘的问题,综合应用饮食管理、直肠功能训练、腹部按摩等方法,但在临床中最直接的方法则是使用开塞露解决排便困难问题。成人开塞露的肛门内置入长度约3.5cm,且散入肛门部分材料材质较硬,一般临床一次性使用2-4个。但经临床实践开塞露肛塞用对于神经源性肠道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塞露容器塞入肛门内的长度约为3.5cm,因置入深度不足导致药物常肛门处流出且达不到润滑大便的效果,当需要用2-4个开塞露时,需要用开塞露反复的置入与拔除,导致患者不舒适感增加,且增强刺激,使药物更容易外溢,当使用了4个以上开塞露仍不能解决患者排便问题时,常会使用500ml液体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这样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耗时时间长,同时会使大便清理难度增加,因此在使用中较为不便,降低了灌肠器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具备了方便使用人员便捷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经临床实践开塞露肛塞用对于神经源性肠道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塞露容器塞入肛门内的长度约为3.5cm,因置入深度不足导致药物常肛门处流出且达不到润滑大便的效果,当需要用2-4个开塞露时,需要用开塞露反复的置入与拔除,导致患者不舒适感增加,且增强刺激,使药物更容易外溢,当使用了4个以上开塞露仍不能解决患者排便问题时,常会使用500ml液体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这样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耗时时间长,同时会使大便清理难度增加,因此在使用中较为不便,降低了灌肠器使用便捷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包括肛管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的一端连通有集中环,所述集中环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嘴,所述存储器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环,所述存储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半环。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肛管采用硅胶材质,所述肛管总长为15厘米,所述肛管表面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侧孔呈螺旋排列7排。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肛管管尖至第7排侧孔直线距离为10厘米,所述侧孔的孔径为0.5厘米。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侧孔前密后疏地设置肛管上,所述肛管管尖至第3排侧孔直线距离为4厘米,所述肛管管尖第3排至第7排侧孔间隔距离为2厘米。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存储器的使用容量为60毫升,所述存储器的表面标有60毫升刻度标。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推动环的右侧开设有防滑纹,所述肛管口的一端呈漏斗型设置,所述肛管的内部与连接嘴的表面弹性插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定位半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防滑条呈等距离分布。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肛管、存储器、集中环、连接嘴、活塞、连接杆、推动环和定位半环能够便捷将需要的药物对病人进行的注入,解决了经临床实践开塞露肛塞用对于神经源性肠道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塞露容器塞入肛门内的长度约为3.5cm,因置入深度不足导致药物常肛门处流出且达不到润滑大便的效果,当需要用2-4个开塞露时,需要用开塞露反复的置入与拔除,导致患者不舒适感增加,且增强刺激,使药物更容易外溢,当使用了4个以上开塞露仍不能解决患者排便问题时,常会使用500ml液体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这样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耗时时间长,同时会使大便清理难度增加,因此在使用中较为不便,降低了灌肠器使用便捷性的问题,达到了方便使用人员便捷使用的效果。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肛管和侧孔,肛管的材质为硅胶,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同时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稳定的与连接嘴进行弹性插接,方便患者或医护人员进行使用,同时肛管总长度15cm,可以有效地保证管道置入的深度,而肛管管身上布满侧孔,用药时药物均可以从侧孔流出,可以使大便得到充分的润滑,便于排除,达到治疗效果。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侧孔,肛管末端侧孔距管尖的距离为10cm,且每排侧孔间的距离都固定,可以方便护士有限地判断肛管进入的深度,保证灌肠安全,同时侧孔的孔径为0.5厘米,能够有效的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



技术特征:

1.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包括肛管(1)和存储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2)的一端连通有集中环(3),所述集中环(3)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嘴(4),所述存储器(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5),所述活塞(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环(7),所述存储器(2)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半环(8),所述肛管(1)采用硅胶材质,所述肛管(1)总长为15厘米,所述肛管(1)表面开设有侧孔(9),所述侧孔(9)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侧孔(9)呈螺旋排列7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9)前密后疏地设置肛管(1)上,所述肛管(1)管尖至第3排侧孔(9)直线距离为4厘米,所述肛管(1)管尖第3排至第7排侧孔(9)间隔距离为2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2)的使用容量为60毫升,所述存储器(2)的表面标有60毫升刻度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环(7)的右侧开设有防滑纹(10),所述肛管(1)口的一端呈漏斗型设置,所述肛管(1)的内部与连接嘴(4)的表面弹性插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体式改良灌肠器,包括肛管和存储器。本技术通过设置肛管、存储器、集中环、连接嘴、活塞、连接杆、推动环和定位半环能够便捷将需要的药物对病人进行的注入,解决了经临床实践开塞露肛塞用对于神经源性肠道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塞露容器塞入肛门内的长度约为3.5cm,因置入深度不足导致药物常肛门处流出且达不到润滑大便的效果,当需要用2‑4个开塞露时,需要用开塞露反复的置入与拔除,导致患者不舒适感增加,且增强刺激,使药物更容易外溢,当使用了4个以上开塞露仍不能解决患者排便问题时,常会使用500ml液体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因此在使用中较为不便,降低了灌肠器使用便捷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危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