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0827发布日期:2023-09-14 00:2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


背景技术:

1、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定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供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后需将气管插管内的气囊注气,从而保证气管导管的通气效果。气管插管气囊的压力范围一般为25-30mmhg,压力过高可能压迫局部气管黏膜,引起黏膜的局部缺血坏死,从而导致气管变形,影响呼吸。临床上一般采用少量注气的方法来给气囊充气,注入气量约为2-5ml,通常以注入气体刚好可封闭气道,听不到漏气声后再注0.3-0.5ml为宜,每间隔4-6小时放一次气,暂停约15分钟后再次注气。然而这样操作,一方面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同,插管效果不同,没有管控,很容易产生vap风险。虽然有一些的气囊压力监控装置,实时的监控气囊压力,但是,气囊压力本身气量很小,经过管路后实际到达气囊压力,和设备读取的压力偏差会很大,或多或少会出现过充现象。而这种过充现象一旦出现,间接会增加气囊对人气管的压迫,很容易产生气管损伤。另外气管插管和加压装置直接导通,若气囊发生漏气,很容易对加压装置产生污染。

2、现有技术中,人工普通注射器打气没有数据依据,易造成压力不在临床25~30cmh20范围内,有可能造成vap或者气道损伤的风险;设备测量时一方面增加医院成本,另外小气量的气体容易产生过充,导致气道损伤;设备需要培训等,操作复杂,人工操作对人气道损伤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操作简单,只需要当作普通注射器进行气囊充气,注射器有安全压力范围;减少医院成本,无需专门购置仪器;纯机械结构设计,大小类似20ml注册器,方便快捷,减少设备因为移动导致的误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筒1、注射器活塞组件2;注射器针筒1的前端具有注射器针管11,后端具有注射器开口12;注射器活塞组件2包括:活塞筒21、活塞柱22、活塞弹簧23、活塞胶塞24;活塞柱22设置在活塞筒21内;活塞柱22的前端与活塞筒21的内壁相配,两者密封;活塞弹簧23也设置在活塞筒21内,且套在活塞柱22的杆部;活塞弹簧23的一端固定在活塞筒21内壁上,另一端顶在活塞柱22前端的后侧;活塞筒21上还具有压力刻度21a,位于活塞柱22后端相应的位置;活塞筒21的前端与活塞胶塞24固定连接,后端密封;活塞胶塞24的外形与注射器针筒1的内壁相配,两者密封;活塞胶塞24位于活塞筒21前端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24a。

3、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活塞筒21的内壁上具有定位凸台21b;活塞弹簧23的一端就固定在定位凸台21b上。

4、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活塞柱22的后端具有气压指针22a;气压指南22a对应压力刻度21a的位置。

5、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通气孔24a圆周均布。

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注射器针管11通过连接管3与气管插管的气囊的充气管4连接。

7、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充气管3通过鲁尔接头5与气管插管的气囊的充气管4快速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器针筒(1)、注射器活塞组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注射器,活塞柱设置在活塞筒内;活塞柱的前端与活塞筒的内壁相配,两者密封;活塞弹簧也设置在活塞筒内,且套在活塞柱的杆部;活塞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活塞筒内壁上,另一端顶在活塞柱前端的后侧;活塞筒上还具有压力刻度,位于活塞柱后端相应的位置;活塞筒的前端与活塞胶塞固定连接,后端密封;活塞胶塞的外形与注射器针筒的内壁相配,两者密封;活塞胶塞位于活塞筒前端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只需要当作普通注射器进行气囊充气,注射器有安全压力范围;减少医院成本,无需专门购置仪器;纯机械结构设计;方便快捷,减少设备因为移动导致的误差。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萍,赵成成,单文轩,李建平,刘磊,常喜琳,方静波,朱亮,张源,何英勇,常婷婷,王玉洁,杨池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