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2920发布日期:2023-09-20 16:0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材,具体为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


背景技术:

1、脑瘫患儿普遍存在下肢肌张力增高,导致股角(下肢内收肌角)减小、尖足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康复师通过推拿等手段,可使股角有短时间的增加,尖足得到暂时的抑制。但次日股角再次增高,尖足再次出现。这样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下肢张力情况也没有直观数据的判断。而且现有康复器材只有测量股角角度的作用,不能对股角和尖足进行矫正和治疗。

2、为此,需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旨在解决康复师通过推拿等治疗手段对下肢张力情况没有直观数据的判断,及现有康复器材只有测量股角角度的作用,不能对股角和尖足进行矫正和治疗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但可以在医院康复科使用。也可帮助患儿家长在家持续治疗。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包括骨盆固定板、双下肢固定板、足底立板三部分组成,所述骨盆固定板与双下肢固定板连接,双下肢固定板与足底立板连接;

4、所述骨盆固定板为曲边梯形,曲边上设有0°~90°的角度标记,靠近曲边的板面上设有呈上下分布的两个安装孔和两个插销孔,且两个安装孔、两个插销孔均沿曲边中线两侧对称分布,通过安装孔便于安装双下肢固定板,通过插销孔便于固定双下肢固定板,使双下肢固定板可左右扇形打开,到达治疗角度后用插销固定;

5、所述双下肢固定板包括股骨板、胫骨板,且股骨板为曲边梯形,靠近曲边的板面上设有与骨盆固定板上的安装孔、插销孔分别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插销孔,所述股骨板的末端对应于膝关节处设有用于股骨板与胫骨板滑动连接的滑槽,且可根据患儿下肢长度进行调节;

6、所述胫骨板与股骨板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插销孔,胫骨板末端为内凹曲边,内凹曲边的两端与足底立板连接,便于抑制尖足。

7、进一步的,所述双下肢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

8、足底立板的数量为两个。

9、进一步的,所述骨盆固定板的相对于曲线边的横向直线边的长度为35cm,与横向直线边垂直的竖向直线边的长度为20cm。

10、所述胫骨板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6c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但可对内收肌角进行测量,还可对其角度进行持续的扩撑,对尖足持续的矫正。不但可以在医院康复科使用,也可帮助患儿家长在家持续治疗。



技术特征:

1.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盆固定板、双下肢固定板、足底立板三部分组成,所述骨盆固定板与双下肢固定板连接,双下肢固定板与足底立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下肢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盆固定板的相对于曲线边的横向直线边的长度为35cm,与横向直线边垂直的竖向直线边的长度为2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板的长度为15cm,宽度为6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脑瘫儿童内收肌角固定器,其技术要点方案是:包括骨盆固定板、双下肢固定板、足底立板三部分组成,所述骨盆固定板为曲边梯形,曲边上设有0°~90°的角度标记,靠近曲边的板面上设有安装孔和插销孔,且安装孔、插销孔均沿曲边中线两侧呈对称分布,便于安装和固定双下肢固定板,使双下肢固定板可左右扇形打开,到达治疗角度后用插销固定,所述双下肢固定板包括股骨板、胫骨板,股骨板末端在膝关节处设有滑槽,使股骨板与胫骨板滑动连接,可根据患儿下肢长度调节,所述胫骨板末端与足底立板连接,便于抑制尖足。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但可以在医院康复科使用。也可帮助患儿家长在家持续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晓波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