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0832发布日期:2023-06-29 14:4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


背景技术:

1、间歇性导尿管常用于由于脊髓损伤,如多发性硬化症或脊柱裂等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膀胱功能失去控制的患者,或者尿道、膀胱、尿管或尿路变更手术后需要临时排尿的患者以及需要日常排尿的慢性尿潴留患者。患者自己或护理人员通过每天插入拔出间歇性导尿管4-6次,以间歇性地将尿液排出患者的膀胱。在每次排空期间,间歇性导尿管在尿道中停留10-15分钟或更少。相比必须在尿道中保留数周的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能够刺激膀胱功能恢复、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风险。但是,现有的普通间歇性导尿管,尤其是男用间歇性导尿管,由于管体本身比较长,在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的过程中,操作者的手难以避免与导尿管管体接触,这种接触直接导致了对管体无菌性的破坏,增加了细菌进入尿道导致感染的风险。

2、为了减少尿道感染风险,公开号为cn205307468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间歇导尿组合包,该间歇导尿组合包通过将导尿管装在导尿管袋,在导尿时,操作者拿起导尿管袋并撕去头部包装,待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再逐渐退去导尿管袋,从而避免操作者的手与导尿管直接接触,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感染的风险。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数患者在排空尿后,会将导尿管清洗消毒并放入专用的护套内,从而使导尿管可重复使用。即将导尿管装在导尿管袋内,上述导尿管袋为一次性用品,导尿管袋仅在导尿管第一次使用时起到保护作用,患者在后续重复使用导尿管时无法继续通过导尿管袋来避免操作者的手与导尿管直接接触,增加了细菌进入尿道导致感染的风险。此外,导尿管为一条结构简单的直通管,在进行间歇导尿时,通常需要用手捏住导尿管接头或弯折部分导尿管,以避免导尿管一置入到膀胱内尿液瞬间大量喷涌而出导致尿液喷溅到外界,污染操作者的手、衣物以及环境等,该操作一定程度上导致操作者只能单手置管,增加了置管的难度。

3、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置管难度的间歇性导尿管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人体配合且该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流通断的开关,以及,所述管体的外侧套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可伸缩的护套,所述护套的一端与开关连接且该护套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帽形成能够包裹住管体的封闭结构。

4、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包括开关主体,所述管体、护套远离密封帽的一端均与开关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关主体内开设有排泄通道,所述排泄通道的一端与管体连通且该排泄通道的另一端通过一排泄腔与外界连通,并且,上述开关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滑动设置有l形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位于排泄腔内且该端与排泄通道插接配合形成能够堵住排泄通道的结构,上述导柱的另一端经开孔延伸出排泄腔外且该端连接有能够覆盖住开孔的推盖,以及,所述开关主体的顶面设置有围住开孔的防漏环,所述防漏环与推盖的底面紧密贴合形成能够防止液体从开孔泄漏的密封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推盖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扣,在所述开关主体的两侧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导槽与卡扣滑动配合。

6、进一步地,所述导柱远离推盖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封堵排泄通道的堵环。

7、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包括旋转阀,所述旋转阀通过一连接接头与管体连通,所述管体、护套远离密封帽的一端均与连接接头远离旋转阀的一端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阀包括两端贯通的阀体,所述连接接头远离管体的一端与阀体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转动设置有阀柱,所述阀柱与阀腔过渡配合并且该阀柱上开设有径向贯穿阀柱的阀孔且该阀柱的上端延伸出阀体外与一阀柄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护套远离开关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的导向接头,所述导向接头的一端与护套连通且该导向接头的另一端与密封帽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管体远离开关的一端开设有排泄孔,上述管体的另一端开设有泄压孔,所述管体通过泄压孔与护套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外表面涂覆有润滑涂层。

12、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为柔软的圆筒状薄膜结构。

13、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关,当管体与人体配合一端置入到膀胱内并沿管体流出来时,开关能够阻止尿液瞬间喷射到外界,操作者能够在置管成功后通过开关控制尿液流出外界的时机,从而在置管的过程中无须用手捏住管体或弯折部分管体,降低了置管的难度;以及,通过设置护套,在使用时,打开密封帽并将护套朝靠近开关的一端收缩,使被护套包裹的管体能够伸出护套外用于置入尿道中,且将管体从尿道中拔出后,拉伸护套使其重新包裹住管体并盖上密封帽,从而能够在置管拔管操作过程中,手隔着护套捏住管体,避免了手与管体的直接接触,实现了零接触式操作,避免了细菌对管体的污染,降低了尿道感染风险。

15、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一端与人体配合且该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流通断的开关(2),以及,所述管体(1)的外侧套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可伸缩的护套(3),所述护套(3)的一端与开关(2)连接且该护套(3)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帽(4)形成能够包裹住管体(1)的封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2)包括开关主体(201),所述管体(1)、护套(3)远离密封帽(4)的一端均与开关主体(201)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关主体(201)内开设有排泄通道(202),所述排泄通道(202)的一端与管体(1)连通且该排泄通道(202)的另一端通过一排泄腔(203)与外界连通,并且,上述开关主体(201)的顶部开设有开孔(204),所述开孔(204)内滑动设置有l形的导柱(205),所述导柱(205)的一端位于排泄腔(203)内且该端与排泄通道(202)插接配合形成能够堵住排泄通道(202)的结构,上述导柱(205)的另一端经开孔(204)延伸出排泄腔(203)外且该端连接有能够覆盖住开孔(204)的推盖(206),以及,所述开关主体(201)的顶面设置有围住开孔(204)的防漏环(207),所述防漏环(207)与推盖(206)的底面紧密贴合形成能够防止液体从开孔(204)泄漏的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盖(20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扣(208),在所述开关主体(201)的两侧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槽(209),所述导槽(209)与卡扣(208)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205)远离推盖(206)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封堵排泄通道(202)的堵环(2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2)包括旋转阀(210),所述旋转阀(210)通过一连接接头(211)与管体(1)连通,所述管体(1)、护套(3)远离密封帽(4)的一端均与连接接头(211)远离旋转阀(210)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阀(210)包括两端贯通的阀体(2101),所述连接接头(211)远离管体(1)的一端与阀体(2101)连通,所述阀体(2101)内设置有阀腔(2102),所述阀腔(2102)内转动设置有阀柱(2103),所述阀柱(2103)与阀腔(2102)过渡配合并且该阀柱(2103)上开设有径向贯穿阀柱(2103)的阀孔(2104)且该阀柱(2103)的上端延伸出阀体(2101)外与一阀柄(210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3)远离开关(2)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的导向接头(301),所述导向接头(301)的一端与护套(3)连通且该导向接头(301)的另一端与密封帽(4)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远离开关的一端开设有排泄孔(5),上述管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泄压孔(6),所述管体(1)通过泄压孔(6)与护套(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润滑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3)为柔软的圆筒状薄膜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性导尿管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人体配合且该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流通断的开关,以及,所述管体的外侧套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可伸缩的护套,所述护套的一端与开关连接且该护套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密封帽形成能够包裹住管体的封闭结构。本技术具有能够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置管难度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肖洋平,曹栋,韩广源,向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