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1722发布日期:2023-08-14 03:4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介入穿刺,具体为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


背景技术:

1、介入穿刺手术时一般局麻为主,病人清醒,年纪大,疼痛,或者意识不清,都难以配合手术,特别是穿刺时有疼痛刺激,导致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时下肢移动,从而穿刺失败,或者导丝导管在静脉,动脉内,因为病人的移动引起不可预知的手术风险,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

2、存在以下问题:

3、1、现在的固定带基本都是一体成型,不方便清洗更换,若供多人使用则容易交叉感染。

4、2、现在使用的固定带若存在撑开患者双腿的装置则无法方便收纳,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解决了不方便更换以及收纳不便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与充气囊,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杆,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的另一侧上下两端面均并排安装有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钩面,所述充气囊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耳,所述充气囊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保护套的下端安装有拉链,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均通过安装杆与固定耳连接于充气囊的侧面,所述充气囊的上端开设有充气孔。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均为硅胶材质,所述充气囊呈梯形结构。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靠近充气囊的一侧与充气囊的侧面相匹配。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6、1、该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通过设置充气囊与充气孔,使用时通过充气孔将充气囊吹起,使用完成后对充气囊进行放气,即可收纳起来,减少占用面积。

7、2、该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通过设置保护套、拉链、固定耳与安装杆,拉开拉链,即可将保护套拆下进行清洗消毒,将安装杆从固定耳中取出,即可将两固定带拆下进行分类清洗消毒,避免消毒不到位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特征:

1.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1)、第二固定带(3)与充气囊(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上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第二固定带(3)上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4),所述第一固定带(1)与第二固定带(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杆(13),所述第一固定带(1)与第二固定带(3)的另一侧上下两端面均并排安装有魔术贴毛面(5)和魔术贴钩面(6),所述充气囊(8)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耳(12),所述充气囊(8)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套(7),所述保护套(7)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9),所述保护套(7)的下端安装有拉链(10),所述第一固定带(1)与第二固定带(3)均通过安装杆(13)与固定耳(12)连接于充气囊(8)的侧面,所述充气囊(8)的上端开设有充气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与第二固定带(3)均为硅胶材质,所述充气囊(8)呈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与第二固定带(3)靠近充气囊(8)的一侧与充气囊(8)的侧面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介入穿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介入穿刺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的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与充气囊,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杆,充气囊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耳,充气囊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套,保护套的下端安装有拉链,充气囊的上端开设有充气孔。本技术通过设置充气囊与充气孔,使用时通过充气孔将充气囊吹起,使用完成后对充气囊进行放气,即可收纳起来,减少占用面积;通过设置保护套、拉链、固定耳与安装杆,拉开拉链,即可将保护套拆下进行清洗消毒,将安装杆从固定耳中取出,即可将两固定带拆下进行分类清洗消毒,避免消毒不到位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伊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