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穴位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4539发布日期:2023-07-20 15:0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耳内穴位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是耳内穴位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1、耳穴是分布在耳廓上的穴位,按摩耳部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理脏腑的作用,目前常采用的耳穴按摩主要是耳穴压丸或者耳穴贴,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为一次性操作,且需要专业人士将耳贴放置在特定穴位处,操作麻烦,十分不便捷,对此设计人员设计了耳穴按摩设备,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5378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电流刺激式助眠耳穴按摩器,该按摩器包括耳廓本体、电极片、按摩极、控制器和微电流发生器;所述的耳廓本体设置在待使用者的耳朵外侧,耳廓本体的内侧为凹凸不平的沟壑状结构,耳廓本体的内侧与待使用者的耳廓贴合设置,电极片和按摩极间隔设置,电极片和按摩极固定在耳廓本体的内侧,按摩极为若干个,若干个按摩极与待使用者的耳穴对应设置。该类耳内穴位按摩装置通过耳挂戴在用户耳朵上,耳塞进入耳内,按摩针和按摩头在耳廓上刺激相应的穴位,每个针头结构对应单个穴位,采用针形结构的按摩方式在按摩范围的广度上来讲较为狭小,且按摩的频率较慢,降低按摩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耳内穴位按摩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按摩的方式扩大按摩范围,提升按摩频率,进而有效提升按摩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主体的一端设有弯曲部,弯曲部与主体之间形成耳挂区,弯曲部的端部设有耳塞部,耳塞部内对称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振动片,主体内设有电源和电路板,电源经线路与电路板相连接,电路板的输出端经线路与振动片相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有配重仓,配重仓内设有配重块。

3、上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中,所述的卡槽由两个柱体组成,振动片设置在两个柱体之间。

4、前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中,所述的耳塞部的入耳端上设有橡胶套。

5、前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中,所述的配重仓均匀设有多个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配重块的块槽。

6、前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中,所述的配重仓的上侧转动设有盖板,盖板的一端设有弹性卡扣,配重仓的一端设有板扣槽,所述的弹性卡扣嵌设在板扣槽内。

7、前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中,所述的配重仓的端部设有弯曲状的耳撑柱,耳撑柱的端部设有与脸颊相抵触的辅助垫。

8、前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中,所述的主体外侧设有防滑橡胶片。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0、1、在本实用新型中,用户的耳朵卡进弯曲部与主体之间形成的耳挂区,耳塞部进入耳内,耳塞部内设有两侧的振动片,启动振动片,振动片的带动下,耳塞部会对用户耳内进行振动按摩,相比点位按摩的形式,通过该种振动按摩的形式扩大按摩范围,有效提升振动频率,提升按摩效果。

11、2、在主体末端设置配重块,使得主体和弯曲部有一个向下的力,使得装置整体能够稳定的戴在用户的耳朵上。

12、3、所述的配重仓均匀设有多个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配重块的块槽,可根据实际用户的配重需要,在配重仓内增加或者减少配重块,提升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1),主体(1)的一端设有弯曲部(2),弯曲部(2)与主体(1)之间形成耳挂区(3),弯曲部(2)的端部设有耳塞部(4),耳塞部(4)内对称设有卡槽(5),卡槽(5)内设有振动片(6),主体(1)内设有电源(7)和电路板(8),电源(7)经线路与电路板(8)相连接,电路板(8)的输出端经线路与振动片(6)相连接;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设有配重仓(9),配重仓(9)内设有配重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5)由两个柱体(11)组成,振动片(6)设置在两个柱体(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耳塞部(4)的入耳端上设有橡胶套(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仓(9)均匀设有多个隔板(13),相邻隔板(1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配重块(10)的块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仓(9)的上侧转动设有盖板(15),盖板(15)的一端设有弹性卡扣(16),配重仓(9)的一端设有板扣槽(17),所述的弹性卡扣(16)嵌设在板扣槽(17)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仓(9)的端部设有弯曲状的耳撑柱(18),耳撑柱(18)的端部设有与脸颊相抵触的辅助垫(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外侧设有防滑橡胶片(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耳内穴位按摩装置,包括一主体(1),主体(1)的一端设有弯曲部(2),弯曲部(2)与主体(1)之间形成耳挂区(3),弯曲部(2)的端部设有耳塞部(4),耳塞部(4)内对称设有卡槽(5),卡槽(5)内设有振动片(6),主体(1)内设有电源(7)和电路板(8),电源(7)经线路与电路板(8)相连接,电路板(8)的输出端经线路与振动片(6)相连接。本技术通过振动按摩的方式扩大按摩范围,提升按摩频率,进而有效提升按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潘智琴,王丽娟,魏红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