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3926发布日期:2023-08-14 05:0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用于病人微创手术缝合,尤其是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


背景技术:

1、微创手术缝合是医生对切口吻合及固位的基本操作,操作中多为医生手持弯针,牵引缝合线对切口实施缝合。对于微创手术中的深部软组织切口的缝合,医生用手持弯针进行缝合的操作难度大,由于手无法接近切口部位,导致缝合效果欠佳或根本无法缝合。现有技术公开了数种双针管,即直针加弯针的缝合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以往的双针管装置中双针管限定了两针之间的针间距及针缝合的方向,操作时,几乎无法控制两针在切口两侧的位置,且无法调整两针缝合的相对方向,其中,任意一针与切口贴近,就可能因切口边缘软组织塌陷而导致缝合失败。本实用新型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出来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深部软组织切口吻合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微创缝合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本实用新型采用单针管的缝合器,将缝合线的两端头依次设置在杆状顶针的顶杆上,通过顶杆的两次置入实施缝合,通过保险旋钮及二次限位开关控制杆状顶针的顶杆在直管针的针管内两次运行,即将缝合线的两端头分别在切口两侧各置入一针,使得缝合线的两个线结刺入切口的两侧,并用外露的缝合线对切口进行绑扎,完成切口缝合。由于在缝合线的两端头设置了线结,缝合线的线结进入软组织后限定了缝合线的逆行,线结无法从软组织退出。

2、微创手术由于通道十分狭窄,通常只有0.3至2cm,使得医生对体内深部组织的缝合操作非常困难,临床上经常出现缝合失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自主控制两针之间的针间距及缝合针的方向,使缝合过程更加精准,缝合更加可靠,克服了以往的双针管装置中两针之间的针间距过窄无法移动及两缝合针间的方向无法调整而导致针孔过线准确率低、缝合失败的问题。 此外,以往的双针管装置中的其中任意一针若与切口贴近,也可能因切口边缘软组织塌陷而导致缝合失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深部软组织切口吻合可靠性高及效果好的优点。

3、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4、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其特点包括:

5、一个由两件半壳体扣合而成,且内设针管套座、直槽、手柄轴座、手柄限位台、第一手柄弹簧座、保险旋钮座、保险旋钮弹簧座及行程显示块弹簧座的壳体;其中,一件半壳体上设有行程显示窗,另一件半壳体上设有二次限位开关;所述直槽与针管套座同轴设置,并直槽设于针管套座的尾端;

6、一根空心的、尾部设有针管座、中部设有针管、头部设有针头的直管针;

7、一根尾部设有推块头部设有顶杆的杆状顶针,且推块上设有销轴及挡块,顶杆邻近端头的部位设有储线槽;

8、一个设有顶针滑槽的滑槽座;

9、一个柱状的,其上设有锁扣的保险旋钮;

10、一个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锁槽、腰形孔、拨块、铰轴孔及第二手柄弹簧座的长手柄;

11、一个设有位置标记的行程显示块;

12、一根两端均设有线结的缝合线;

13、一个手柄拉簧、一个行程显示块弹簧及一个保险旋钮弹簧;

14、所述滑槽座同轴设置于壳体的直槽内;

15、所述杆状顶针的顶杆设于直管针的针管内,且杆状顶针的推块设于滑槽座的顶针滑槽内同轴移动,直管针的针管座设于壳体的针管套座上;

16、所述杆状顶针的挡块与另一件半壳体上的二次限位开关触及;

17、所述长手柄的铰轴孔与壳体的手柄轴座铰接,腰形孔与杆状顶针的销轴铰接;

18、所述行程显示块设于一件半壳体上的行程显示窗上,且长手柄的拨快与行程显示块触及;

19、所述保险旋钮设于壳体的保险旋钮座上,且锁扣与长手柄的锁槽啮合:

20、所述手柄拉簧一端与长手柄的第二手柄弹簧座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第一手柄弹簧座连接;

21、所述行程显示块弹簧设于壳体的行程显示块弹簧座上,其弹性端与行程显示块触及;

22、所述保险旋钮弹簧设于壳体的保险旋钮弹簧座上,其弹性端与保险旋钮触及;

23、所述缝合线中部对折设于直管针的针管内,且缝合线的两个线结分别位于顶杆的储线槽内及顶杆的头部。

24、所述缝合线的线结呈t状。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自主控制两针之间的针间距及缝合针的方向,使缝合过程更加精准,缝合更加可靠,克服了双针管两针之间的针间距无法移动及两缝合针间的方向无法调整而导致缝合失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深部软组织切口吻合可靠性高及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8)的线结(81)呈t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环微创缝合器械,本技术采用单针管的缝合器,将缝合线的两端头分别在切口两侧各置入一针,使得缝合线的两个线结刺入切口的两侧,最后将缝合线对切口进行绑扎,完成切口缝合。通过保险旋钮及二次限位开关控制杆状顶针的顶杆在直管针的针管内两次运行。由于在缝合线的两端头设置了线结,缝合线的线结进入软组织后无法从软组织退出。本技术通过可自主控制两针之间的针间距及缝合针的方向,使缝合过程更加精准,缝合更加可靠,克服了双针管两针之间的针间距无法移动及两缝合针间的方向无法调整而导致缝合失败的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深部软组织切口吻合可靠性高及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樊东辉,范志高,樊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迈诺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