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7219发布日期:2023-08-14 07:0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针灸,具体是涉及针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经检索,公告号为,cn217040846u,名称为一种温针灸防烫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第一指环与第二指环之间固定连接有接灰漏斗和伸缩弹簧,第一指环与第二指环的一侧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弧形块的内部时空心等结构;通过设置耐高温橡胶材质的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能够对温针灸过程中的针进行拿捏,有效提高了医生拿捏针时的下针感觉和刺针深度;

2、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该装置在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之间设置伸缩弹簧和接灰漏斗,通过伸缩弹簧的作用来对艾灰进行收集,此结构复杂不便于温针灸防烫辅助装置进行生产,实用性差,并且该装置在使用时接灰漏斗位于虎口之间,当接灰完成之后在倾倒接灰漏斗内的艾灰时需要将虎口由上翻转向下,此操作需要整个手臂的运动,其动作幅度较大,使用不便,尤其是对于艾柱较多的患者来说,多次将虎口翻转向下倾倒艾灰容易给医生手臂带来不适;或者将该装置从手指上脱下然后将接灰漏斗中的艾灰倾倒出去,此操作不便于后续的接灰工作进行,为此提供一种针灸辅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针灸辅助装置。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灸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指环和接灰斗,所述指环远离指尖的一端部连接有收紧件,所述接灰斗内设置有盛灰区域,且盛灰区域靠近指尖处的侧面以及顶部均为开口,两个所述指环分别位于盛灰区域上方两侧,且与接灰斗进行连接。

4、采用上述针灸辅助装置,装置在使用时,将两个指环戴在手指上,此时盛灰区域的侧面开口朝向指尖处设置,在使用时医生可通过指环对针进行操作,通过盛灰区域可对艾灰进行收集处理,在倾倒时可将指尖向下,将盛灰区域中的艾灰倾倒出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5、作为优选,所述收紧件为弹性环带。

6、作为优选,所述接灰斗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面两侧均安装有与指环配合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挡板,所述安装板、两个连接板和挡板形成盛灰区域,所述挡板靠近收紧件处设置。

7、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顶面位于连接板顶面下方。

8、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为梯形结构。

9、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为梯形平板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为梯形弧形板结构,且弧面向下设置。

11、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为梯形弧形板结构,且弧面向上设置。

12、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设置均为耐高温橡胶材质的指环和接灰斗,且一体成型,在生产制造时十分方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盛灰区域靠近指尖处为开口,在倾倒接灰斗内的艾灰时,只需将两个手指的指尖向下(盛灰区域侧面开口向下)此时艾灰可从盛灰区域中倾倒出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针灸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指环(2)和接灰斗(1),所述指环(2)远离指尖的一端部连接有收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斗(1)内设置有盛灰区域,且盛灰区域靠近指尖处的侧面以及顶部均为开口,两个所述指环(2)分别位于盛灰区域上方两侧,且与接灰斗(1)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件为弹性环带(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斗(1)包括安装板(101),所述安装板(101)顶面两侧均安装有与指环(2)配合的连接板(102),两个连接板(102)之间连接有挡板(103),所述安装板(101)、两个连接板(102)和挡板(103)形成盛灰区域,所述挡板(103)靠近收紧件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3)的顶面位于连接板(102)顶面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为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为梯形平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为梯形弧形板结构,且弧面向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为梯形弧形板结构,且弧面向上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针灸辅助装置,包括两个指环和接灰斗,所述指环远离指尖的一端部连接有收紧件,所述接灰斗内设置有盛灰区域,且盛灰区域靠近指尖处的侧面以及顶部均为开口,两个所述指环分别位于盛灰区域上方两侧,且与接灰斗进行连接。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设置均为耐高温橡胶材质的指环和接灰斗,且一体成型,在生产制造时十分方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盛灰区域靠近指尖处为开口,在倾倒接灰斗内的艾灰时,只需将两个手指的指尖向下(盛灰区域侧面开口向下)此时艾灰可从盛灰区域中倾倒出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