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9021发布日期:2023-08-25 04:2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心电图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心电图检测是通过仪器,从人体胸部皮肤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当胸部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时,图形也会发生变化,从为诊断提供依据。心电图的具体产生原理是: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心肌细胞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称为除极。对整体心脏来说,心肌细胞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顺序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细胞除极完成后,细胞膜又排出大量阳离子,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称为复极。同样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出称为复极波。由于复极过程相对缓慢,复极波较除极波低。心房的复极波低、且埋于心室的除极波中,体表心电图不易辨认。心室的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整个心肌细胞全部复极后,再次恢复极化状态,各部位心肌细胞间没有电位差,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等电位线。

2、目前,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检测电极通常用于胸部导联检查,检测电极通常采用粘粘的方式,检测电极在长时间的使用以及人体肢体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脱落的问题,影响心电图检测的顺利进行。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心电图检测的辅助设备,其通过对检测电极进行辅助固定,从而避免检测电极脱落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18627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心电图的电极固定装置,包括:贴附在胸前的双层固定缚带,所述固定缚带包括:紧贴在胸部的硅胶贴片及设在硅胶贴片外侧、起包裹作用的棉质层,按照心电图电极放置的位置,所述固定缚带一侧上部水平设有十字型槽一,所述十字型槽一右下方设有倾斜的十字型槽二,所述十字型槽二右下方水平设有十字型槽三,所述固定缚带一端设有绑带一,另一端设有绑带二,所述固定缚带上侧设有绑带三,下侧设有绑带四。其结构简单,心电图电极放置在十字型槽内,硅胶贴片紧贴于胸部,喷上酒精在皮肤上,粘附性更加好,让病人可以顺利完成心电图检查,提高工作效率。该电极固定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检测电极脱落的问题,但是,在心电图检测过程中人体肢体会进行活动,导致电极固定装置的固定缚带与人体皮肤产生相对滑动,导致检测电极移位,影响心电图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包括胸板、第一弧形腰板和第二弧形腰板,所述胸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检测电极的电极安装孔,胸板的内侧设有若干排防滑单元,相邻两排防滑单元之间形成一透气通道;胸板的一侧与第一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带,胸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弧形腰板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弧形腰板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一连接结构相互配合,以使第一弧形腰板、胸板和第二弧形腰板连接呈环状结构并套设在人体上。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一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带,第一连接片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有与第一连接件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件。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带,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片上。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毛面与魔术贴勾面相互粘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魔术贴勾面设置在第一连接片的外表面,第一连接片的内表面设有亲肤层。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防滑单元包括由多个防滑凸起组成的防滑凸起组,每个防滑凸起组的防滑凸起均匀设置在胸板的内表面上。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第一弧形腰板和第二弧形腰板的弧度均与人体腰部贴合,且第一弧形腰板和第二弧形腰板上均开设有透气孔。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设计结构,所述第一弧形腰板和第二弧形腰板均包括柔性外壳,所述柔性外壳内部设有若干条柔性金属条。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胸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检测电极的电极安装孔,胸板的内侧设有若干排防滑单元,各排防滑单元能够与人体皮肤接触,可以有效的防止胸板与人体皮肤产生相对滑动,避免检测电极在检测过程中移位,提高了心电图数据采集的精准度;胸板的一侧与第一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带,胸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带,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可以提供一定的张力,使得第一弧形腰板和第二弧形腰板之间的距离能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检测对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板(1)、第一弧形腰板(2)和第二弧形腰板(3),所述胸板(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检测电极的电极安装孔(4),胸板(1)的内侧设有若干排防滑单元(5),相邻两排防滑单元(5)之间形成一透气通道;胸板(1)的一侧与第一弧形腰板(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带(6),胸板(1)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腰板(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带(7),所述第一弧形腰板(2)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弧形腰板(3)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一连接结构相互配合,以使第一弧形腰板(2)、胸板(1)和第二弧形腰板(3)连接呈环状结构并套设在人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片(8),所述第一连接片(8)与第一弧形腰板(2)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带(9),第一连接片(8)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有与第一连接件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片(10),所述第二连接片(10)与第二弧形腰板(3)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带(11),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片(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魔术贴勾面(12),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魔术贴毛面(13),所述魔术贴毛面(13)与魔术贴勾面(12)相互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勾面(12)设置在第一连接片(8)的外表面,第一连接片(8)的内表面设有亲肤层(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单元(5)包括由多个防滑凸起组成的防滑凸起组,每个防滑凸起组的防滑凸起均匀设置在胸板(1)的内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腰板(2)和第二弧形腰板(3)的弧度均与人体腰部贴合,且第一弧形腰板(2)和第二弧形腰板(3)上均开设有透气孔(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15)为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腰板(2)和第二弧形腰板(3)均包括柔性外壳,所述柔性外壳内部设有若干条柔性金属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图检测用辅助装置,包括胸板、第一弧形腰板和第二弧形腰板,胸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检测电极的电极安装孔,胸板的内侧设有若干排防滑单元;胸板的一侧与第一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带,胸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腰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带,第一弧形腰板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二弧形腰板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一连接结构相互配合,以使第一弧形腰板、胸板和第二弧形腰板连接呈环状结构并套设在人体上。本技术中各排防滑单元能够与人体皮肤接触,可以有效的防止胸板与人体皮肤产生相对滑动,避免检测电极在检测过程中移位,提高了心电图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