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

文档序号:35325112发布日期:2023-09-04 11:2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

本技术涉及患者床上辅助设备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


背景技术:

1、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需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否则在伤患部位会产生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性障碍,同时可能伴随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使得肢体远端产生缺血或者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的现象,或者引起内脏损伤,需要抬高患者的下肢,此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静脉血和淋巴液会从肢体远端流回心脏,这能够促进消肿,缓解患者疼痛,并且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尤其是术后患者通常是卧病养伤,卧床的时间长后,人体容易出现关节僵硬,下肢及神经的损伤,如果不保持功能位,容易出现足下垂及足外旋,足踝部位长出压疮等的情况。足下垂和足外旋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者创伤后无法正常行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2、公告号为cn21158369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护理支具,其包括足部支撑组件和腿部支撑组件,足部支撑组件能够匹配容纳足踝部,而腿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承托部和凸起部,且第二承托部和凸起部相互配合,加大了患者平躺位下肢伸直时的稳定性。此类型的结构虽然可以抬高肢体,便于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但忽略了术后患者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抬高肢体,下肢需要不间断地的模拟弯曲活动的状态,避免膝关节的退化、内收或外展。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这一需求展开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术后患者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抬高肢体,下肢需要不间断地模拟弯曲活动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包括足部支撑组件以及可支撑膝关节弯曲状态的膝关节支撑组件,所述足部支撑组件和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2、足部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形成有可容纳足踝部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一端贯穿所述底座形成开口端;

3、膝关节支撑组件,包括垫枕本体,所述垫枕本体上表面形成有可容纳膝关节放置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两端贯穿设置在所述垫枕本体上;

4、所述第一容纳部开口端靠近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设置,且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贯穿方向相同。

5、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部包括第一凹面以及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凹面两侧的侧边翼;

6、两个所述侧边翼的靠近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一端外侧面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靠近所述足部支撑组件两外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暗扣。

8、优选地,所述足部支撑组件两外侧面上安装有系带,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上安装有与所述系带配合的系带扣。

9、优选地,所述底座底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侧边翼的厚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面为由两个所述侧边翼向中间凹陷的弧形过渡曲面。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中间设有弧形凹陷面,所述弧形凹陷面的两侧外边缘分别固定设有防护部。

12、优选地,所述垫枕本体整体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垫枕本体靠近所述足部支撑组件一面为与所述垫枕本体上下表面垂直的直角面,所述垫枕本体远离所述足部支撑组件一面为带有坡度斜面。

13、优选地,所述足部支撑组件和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均为乳胶海绵材质。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部还包括足挡板,所述足挡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远离所述开口端一端。

15、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将足部支撑组件和膝关节支撑组件联合使用,膝关节组件是可支撑膝关节弯曲状态,第一容纳部一端贯穿底座形成开口端,足部支撑组件容纳足踝部,使用时,足踝部放置在第一容纳部中,膝关节放置在第二容纳部中,由于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或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下肢需要不间断地模拟弯曲活动的状态,足部支撑组件联合膝关节支撑组件使用,在保留了患者足部的主动意识的活动,限制了患者足部的无意识活动的情况下,膝关节支撑组件减缓了膝下悬空导致的膝关节酸痛,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配合,保存了腿部肢体保持外展中立体。

18、(2)足部支撑组件和膝关节支撑组件均为乳胶海绵材质,预防压疮的情况发生。

19、(3)垫枕本体整体为直角梯形结构,患者在翻身时,可以将将垫枕本体当做翻身枕使用,增强实用性。

20、(4)将系带和系带扣相互连接即可实现足部支撑组件联合膝关节支撑组件使用,其中,系带可根据患者腿长进行长度的调节,增强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足部支撑组件(1)以及可支撑膝关节弯曲状态的膝关节支撑组件(2),所述足部支撑组件(1)和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2)包括第一凹面(122)以及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凹面(122)两侧的侧边翼(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1)均为暗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支撑组件(1)两外侧面上安装有系带,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2)上安装有与所述系带配合的系带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底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侧边翼(123)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面(122)为由两个所述侧边翼(123)向中间凹陷的弧形过渡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22)的中间设有弧形凹陷面(221),所述弧形凹陷面(221)的两侧外边缘分别固定设有防护部(2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枕本体(21)整体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垫枕本体(21)靠近所述足部支撑组件(1)一面为与所述垫枕本体(21)上下表面垂直的直角面,所述垫枕本体(21)远离所述足部支撑组件(1)一面为带有坡度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支撑组件(1)和所述膝关节支撑组件(2)均为乳胶海绵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2)还包括足挡板(124),所述足挡板(124)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2)远离所述开口端(121)一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骨科防足外旋及足下垂装置,属于患者床上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足部支撑组件以及可支撑膝关节弯曲状态的膝关节支撑组件;足部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形成有可容纳足踝部的第一容纳部,第一容纳部一端贯穿底座形成开口端;膝关节支撑组件包括垫枕本体,垫枕本体上表面形成有可容纳膝关节放置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两端贯穿设置在垫枕本体上;第一容纳部开口端靠近膝关节支撑组件设置,且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贯穿方向相同。对于术后或者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两组件的联合使用,保留了患者足部的主动意识的活动,限制了患者足部的无意识活动,亦减缓了膝下悬空导致膝关节酸痛。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冯淑芬,黄瑞芳,甘红,林翠雯,采薇,曾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