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

文档序号:35359832发布日期:2023-09-08 01:3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


背景技术:

1、咽部粘连狭窄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咽部任何区域瘢痕增生、咽腔变窄或闭锁的一类疾病。严重的咽部粘连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可引起呼吸困难和进食障碍,重者危及生命。

2、目前,针对该类疾病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激光切开粘连狭窄并放置扩张管治疗咽部狭窄,但现有扩张管为单一直径的圆柱形管状结构,而咽腔形状不规则,不易固定于咽部,容易造成顺行或逆行移位;且现有扩张管的直径不足以匹配咽腔的宽度,无法起到支撑作用,但若为了支撑效果而扩大直径,又会造成患者使用不舒适,甚至损伤患者咽部。

3、因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支撑效果好且不易发生移位的用于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以解决现有的扩张管存在的支撑效果不足、易发生移位等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该扩张管包括:两个侧支管和至少一个横档;所述侧支管包括侧支管上段和侧支管下段,所述横档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支管下段之间,使所述扩张管呈“h”型或梯形结构;

3、其中,所述侧支管上段的外径小于侧支管下段的外径。

4、优选地,所述扩张管还包括一主支管,所述主支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侧支管的下端相连通,呈“y”型结构。

5、优选地,所述横档的数量为2个及以上。

6、优选地,所述横档相邻的间隔为0.8~1.2cm。

7、优选地,所述横档的宽度为1~3cm,高度为2.7~10mm。

8、优选地,所述侧支管上段的壁厚不大于侧支管下段的壁厚。

9、优选地,所述扩张管还包括一固定扣,使用状态时,所述两个侧支管分别穿过一个鼻腔,所述固定扣用于将穿出鼻孔的两个侧支管固定于鼻小柱前方,以防止所述扩张管移位。

10、优选地,所述侧支管上段的外径为2.7~5mm,侧支管下段的外径为2.7~10mm,侧支管上段的长度为8~17cm,侧支管下段的长度为2~20cm,主支管的长度为10~30cm。

11、优选地,所述侧支管为医用硅胶侧支管或聚氨酯侧支管,所述主支管为医用硅胶主支管、聚氨酯主支管或自膨式网状支撑管中的任意一种。

12、优选地,所述主支管和两个侧支管活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相较于现有单一圆柱形状的咽部狭窄治疗用扩张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呈“h”型或梯形结构的咽部狭窄治疗用扩张管,其在两个侧支管下段之间设置横档,一方面起到较好的支撑、扩张狭窄部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了扩张管的强度,避免扩张管扭曲、变形,解决了现有扩张管直径小而支撑效果不足、直径大而患者又使用不舒适的问题。

15、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主支管的呈“y”型结构的咽部狭窄治疗用扩张管,该主支管可制成食道自扩张管或食道自扩张支架,如由镍钛合金(ni—ti合金)丝编织而成的自膨式网状支撑管,达到同时治疗咽部狭窄和食道狭窄的作用,提高治疗效率。

16、3、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侧支管上段分别穿出一个鼻腔,并被体外固定于鼻小柱前方;所述主支管置入食道,侧支管上段的体外固定和主支管置入食道的双重设置,共同有效避免了扩张管顺行或逆行移位的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该扩张管包括:两个侧支管和至少一个横档;所述侧支管包括侧支管上段和侧支管下段,所述横档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支管下段之间,使所述扩张管呈“h”型或梯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还包括一主支管,所述主支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侧支管的下端相连通,呈“y”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档的数量为2个及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档相邻的间隔为0.8~1.2c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档的宽度为1~3cm,高度为2.7~10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管上段的壁厚不大于侧支管下段的壁厚。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还包括一固定扣,使用状态时,所述两个侧支管分别穿过一个鼻腔,所述固定扣用于将穿出鼻孔的两个侧支管固定于鼻小柱前方,以防止所述扩张管移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管上段的外径为2.7~5mm,侧支管下段的外径为2.7~10mm,侧支管上段的长度为8~17cm,侧支管下段的长度为2~20cm,主支管的长度为10~30c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管为医用硅胶侧支管或聚氨酯侧支管,所述主支管为医用硅胶主支管、聚氨酯主支管或自膨式网状支撑管中的任意一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管和两个侧支管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咽部狭窄治疗用的扩张管,该扩张管包括:两个侧支管和至少一个横档;所述侧支管包括侧支管上段和侧支管下段,所述横档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支管下段之间,使所述扩张管呈“H”型或梯形结构;其中,所述侧支管上段的外径小于侧支管下段的外径。本技术通过设置横档,一方面起到较好的支撑、扩张狭窄部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了扩张管的强度,避免扩张管扭曲、变形;通过使两个侧支管上段穿出鼻腔并被体外固定,有效防止了扩张管顺行或逆行移位的发生,大大降低患者经历二次植入扩张管的风险,减少病人痛苦。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主支管置入食道,进一步降低扩张管发生移位风险的同时,还可同时治疗食道狭窄。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吴海涛,舒敏,陈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