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文档序号:35590370发布日期:2023-09-27 15:3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背景技术:

1、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指通过鼻罩、口鼻面罩等无创的方式与患者相连接而进行的辅助正压机械通气。nppv已广泛应用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但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时,常因面罩内存在明显的死腔气体量,导致显著的co2重复呼吸和较高的呼气末co2分压,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co2潴留水平,从而影响nppv治疗效果。

2、然而,现在市面上也设置有无创通气面罩,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3、首先,现有技术中的无创通气面罩,排气孔是单一固定的形式,不能根据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之间进行调节,不能对排气孔的通孔面积进行调节,导致患者吸气相时,容易因漏气量过大出现人机拮抗;当患者呼气相时,容易导致面罩内存在显著的co2残留,从而增加co2重复呼吸。临床数据表明:当人体吸入的co2浓度超过2%时,会出现头痛、心跳加速以及恶心等症状;超过4%时,呼吸会变得较为急促;若超过5%,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患者永久性的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4、其次,现有技术中的无创通气面罩,面罩本体和头部支撑架之间通常是一体式连接的,其头部支撑架是用于固定在患者额头位置处的,不同患者的脸型是不同的,有的患者脸颊突出,有的患者额头突出,现有技术中的无创通气面罩不能进行调节,导致面罩穿戴后在脸颊位置处存在漏气,这一方面影响了吸气相呼吸机气流的氧合,影响呼吸驱动机的触发功能,另一方面,重复吸收了过多的co2,让患者感觉不适。

5、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进行排气调节以及穿戴调节,减少co2重复呼吸,避免死腔效应的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排气调节以及穿戴调节,减少co2重复呼吸,避免死腔效应的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的面罩本体的外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内侧面设置有软垫;所述的面罩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的面罩本体的面部中央设置有筛孔;所述的面罩的上缘设置有头部支撑架;所述的头部支撑架上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所述的横向调节装置与面罩本体之间设置有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的筛孔的一侧设置有筛孔调节装置;所述的筛孔调节装置包括遮挡片、旋转轴,正反驱动微型电机、按压开关;所述遮挡片一端套接旋转轴,旋转轴另一端和正反驱动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建立连接;所述的正反驱动微型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按压开关;所述的按压开关固定在面罩本体上;所述的遮挡片位于筛孔的下缘。

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横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外套管、调节旋钮、滑动套管;所述的调节旋钮的一端外壁安装在固定套管的内壁;所述的调节旋钮的一端设置有丝杠调节杆;所述丝杠调节杆的外周设置有滚动套;所述的滚动套的外周设置有滚动槽;所述的固定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滚动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的滑动套管外周设置有滑槽;所述的固定外套管上设置有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的滑动套管内壁设置有丝杠调节杆相配合的移动导向片。

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一端和横向装置建立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球;所述的固定座的一端和面罩本体建立连接,所述的固定座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腔;所述的转动腔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旋钮;所述的转动球与转动腔之间形成铰接。

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一端和横向装置建立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球;所述的固定座的一端和面罩本体建立连接,所述的固定座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腔;所述的转动腔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旋钮;所述的转动球与转动腔之间形成铰接。

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气管包括弯管、波纹管接头、防窒息阀;所述的弯管一端与面罩本体建立连接,另一端与波纹管接头建立连接;所述的弯管上设置有防窒息阀。

8、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9、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结合患者呼气相和吸气相之间在面罩本体内气流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呼吸状态,针对性排出面罩本体中残留的co2气体,减少co2的重复呼吸,同时,在穿戴状态,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脸型,对头部支撑架以及面罩本体之间进行微调,能够防止面罩本体漏气。

10、2、设置有通过筛孔调节装置,能够对面罩内的co2气体根据患者不同的呼吸状态,针对性的排出co2气体,及时将面罩内的co2气体排出,避免面罩本体内的co2过高,减少患者重复吸收co2的浓度,临床数据表明:当人体吸入的co2浓度超过2%时,会出现头痛、心跳加速以及恶心等症状;超过4%时,呼吸会变得较为急促;若超过5%,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患者永久性的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11、3、通过筛孔调节装置动态调整筛孔通气量,并与人体吸气相和呼气相对应,针对性排出面罩本体中残留的co2气体,减少co2重复呼吸。同时,避免患者吸气相时,因漏气量过大出现人机拮抗。

12、4、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和纵向调节装置,通过横向调节装置和纵向调节装置,实现了在穿戴面罩时,针对不同患者的脸型进行横向调节和纵向调节,确保面罩与脸部贴合,以防止漏气,导致co2重复吸收以及呼吸机驱动受影响的问题。

13、5、横向调节装置上安装头部支撑架,当顺时针转动调节旋钮时,头部支撑架向患者额头方向靠近,当逆时针转动调节旋钮时,头部支撑架向远离患者额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头部支撑架与患者额头之间的松紧度,方便穿戴。

14、6、通过纵向调节装置,实则是调节头部支撑架与面罩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位置,以使得整个面罩在面对不同脸型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穿戴,防止面罩本体漏气。

15、7、遮挡片为扇形状,遮挡片的遮挡面积为筛孔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该设计的效果是:扇形状的遮挡片能够实现部分遮挡筛孔的区域,遮挡片的有效遮挡面积相对筛孔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实现了不同患者的呼气排气量的大小,以调节满足不同需求的患者,应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的面罩本体的外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内侧面设置有软垫;所述的面罩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的面罩本体的面部中央设置有筛孔;所述的面罩的上缘设置有头部支撑架;所述的头部支撑架上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所述的横向调节装置与面罩本体之间设置有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的筛孔的一侧设置有筛孔调节装置;所述的筛孔调节装置包括遮挡片、旋转轴,正反驱动微型电机、按压开关;所述遮挡片一端套接旋转轴,旋转轴另一端和正反驱动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建立连接;所述的正反驱动微型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按压开关;所述的按压开关固定在面罩本体上;所述的遮挡片位于筛孔的下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外套管、调节旋钮、滑动套管;所述的调节旋钮的一端外壁安装在固定套管的内壁;所述的调节旋钮的一端设置有丝杠调节杆;所述丝杠调节杆的外周设置有滚动套;所述的滚动套的外周设置有滚动槽;所述的固定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滚动槽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的滑动套管外周设置有滑槽;所述的固定外套管上设置有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的滑动套管内壁设置有丝杠调节杆相配合的移动导向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一端和横向装置建立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球;所述的固定座的一端和面罩本体建立连接,所述的固定座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腔;所述的转动腔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旋钮;所述的转动球与转动腔之间形成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一端和横向装置建立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球;所述的固定座的一端和面罩本体建立连接,所述的固定座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腔;所述的转动腔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旋钮;所述的转动球与转动腔之间形成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包括弯管、波纹管接头、防窒息阀;所述的弯管一端与面罩本体建立连接,另一端与波纹管接头建立连接;所述的弯管上设置有防窒息阀。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无创正压通气面罩,所述的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的面罩本体的面部中央设置有筛孔;所述的筛孔的一侧设置有筛孔调节装置;且筛孔调节装置位于面罩本体外表面;所述的面罩的上缘设置有头部支撑架;所述的头部支撑架上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所述的横向调节装置与面罩本体之间设置有纵向调节装置。其优点表现在:通过筛孔调节装置动态调整筛孔通气量,并与人体吸气相和呼气相对应,针对性排出面罩本体中残留的CO<subgt;2</subgt;气体,减少CO<subgt;2</subgt;重复呼吸。同时,避免患者吸气相时,因漏气量过大出现人机拮抗。此外,在穿戴状态,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脸型,对头部支撑架以及面罩本体之间进行微调,能够防止面罩本体漏气。

技术研发人员:黄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