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

文档序号:35183892发布日期:2023-08-20 14:4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医院诊治中,给病人打点滴为常见的操作场景,在打点滴过程中,输液管上配备的静脉滴壶不仅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液面高度和药液流速,还可以用于排解输液管内的气泡以及紧急添药等,无论是在点滴注射中还是病人心理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现有技术中,随着医疗自动化发展,传统的打点滴方式使输液管道和静脉滴壶容易被患者拉动从而在输液架上四处摆动,不仅容易造成患者扎针位置鼓包,增加心理负担,且不便于进行自动化的滴药监测和补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液管和静脉滴壶易摆动,不利于自动化的滴药监测和补药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输液架上的控制箱,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箱外壳的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安装有第一夹持台,用于限制滴管的位置,以及第二夹持台,设置在第一夹持台的上方,其中,第二夹持台上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滑板,当两组滑板相互靠近时,两组滑板的相对面与管道形成线接触;夹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台的下方,通过预设的轨迹对管道形成包覆夹持。

4、为了降低输液管对固定的静脉滴壶的拉扯力,优选地,还包括呈“l”形的拨杆,拨杆的转角处转动连接在控制台上,其中,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在拨杆上,且与拨杆的一端垂直,当拨杆绕转角处转动时,所述夹持板呈钟摆式动作,对管道形成半包围状态。

5、为了提升对输液管固定方式的自动化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拨杆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控制台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拨杆的一端连接在定位杆上,所述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拨杆转动的驱动台。

6、为了保证固定输液管时的稳定和及时性,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台上固定连接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台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和升降杆,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升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座上。

7、为了提升静脉滴壶的固定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台内开设有调节腔,所述滑板的一端延伸至调节腔内,且滑板上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用于推动两组滑板相互靠近,所述滑板的另一端延伸出调节腔用于夹持管道,所述调节腔内设置有调节部,当调节部工作时,两组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

8、为了保证输液管夹持位置的一致性,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包括转动连接在调节腔内的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拨块与滑板相贴合,当拨块与滑板平行时,两组滑板的靠近距离最短。

9、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控制台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贯穿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调节轴贯穿第二夹持台延伸至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带轮转动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杠,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杠与螺纹孔相配合。

11、为了降低输液管内残存的气泡,优选地,所述夹持板的工作面的形状为波浪形和山脊形的至少之一。

12、优选地,所述拨杆远离夹持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驱动台的底面相贴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第一、该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通过从两侧限制静脉滴管的位置以及托住静脉滴管的底部,限制静脉滴管向下移动,一方面,可以防止意外的输液管道拉动造成针头与输液瓶之间的分离,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静脉滴管的位置可控性,便于整体输液站实现自动化的监测和加药等;

15、第二、该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通过夹持板向输液管道运动并将其半包围时,配合限位块,一方面,对管道形成全包围,更多的限制输液管道的自由度,防止输液管道带动静脉滴管脱离夹持台,保证自动化输液检测的稳定工作,另一方面,限位块可以防止夹持板运动超限,对管道造成挤压变形,进一步地保证了输液的安全、稳定性;

16、第三、该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通过驱动电机进行一系列动作同时且准确地控制夹持板和滑板动作,对位于静脉滴管上下段的输液管道进行夹持和稳固,在实现整体输液站自动化作业的同时,还进一步地保证了静脉滴管的稳定性,为后续的输液检测和加药的自动化提供了条件;

17、第四、该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通过波浪形或者山脊形的夹持板工作面可以与输液管道接触从而使输液管道产生振动,用以模拟医护人员手指轻弹输液管道使内部气泡上升排出的动作,从而有效提升输液的安全性。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台实现对静脉滴管的位置固定,方便后续注射过程的自动化监测和加药等作业,通过第二夹持台对静脉滴管和输液瓶之间的输液管道进行位置限制,一方面,防止管道摆动造成的针头与输液瓶间连接的松动甚至脱落情况,另一方面,保证输液瓶与静脉滴管之间输液管道的竖直状态,从而更稳定地输送药液,而在静脉滴管与患者的连接部位则采用可对管道实现包覆的夹持板,因为患者的移动具有不可控性,所以为了防止输液管道被拉扯后的不可控摆动,从而对输液管道形成了更多自由度的限制,保证在患者拉扯输液管道的过程中,不会造成静脉滴管的位置偏移,保证输液站自动化的安全、稳定工作,同时,又不对输液管道进行完全无自由度的限制,防止患者的拉扯造成输液管道的弯折变形,导致输液中断或者与患者连接处的错位,造成的扎针位置鼓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使用心理负担。



技术特征:

1.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输液架上的控制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l”形的拨杆(7),拨杆(7)的转角处转动连接在控制台(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7)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702),所述控制台(2)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03),所述复位弹簧(702)远离拨杆(7)的一端连接在定位杆(203)上;所述拨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拨杆(7)转动的驱动台(6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2)上固定连接限位座(201),所述限位座(201)上开设有限位槽(202),所述驱动台(60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02)和升降杆(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台(8)内开设有调节腔,所述滑板(801)的一端延伸至调节腔内,且滑板(801)上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802),用于推动两组滑板(801)相互靠近;所述滑板(801)的另一端延伸出调节腔用于夹持管道,所述调节腔内设置有调节部,当调节部工作时,两组滑板(801)相互靠近或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转动连接在调节腔内的调节轴(9),所述调节轴(9)上固定连接有拨块(901),所述拨块(901)与滑板(801)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控制台(2)上的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贯穿驱动电机(4)的驱动轴(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5)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杠(502),所述升降杆(6)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杠(502)与螺纹孔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701)的工作面的形状为波浪形和山脊形的至少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7)远离夹持板(7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承(703),所述轴承(703)的外圈与驱动台(601)的底面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一种输液站用管道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输液架上的控制箱,还包括:连接在控制箱外壳的控制台,控制台上安装有第一夹持台,用于限制滴管的位置,以及第二夹持台,设置在第一夹持台的上方,第二夹持台上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滑板,当两组滑板相互靠近时,两组滑板的相对面与管道形成线接触;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台的下方,通过预设的轨迹对管道形成包覆夹持;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持台实现对静脉滴管的位置固定,方便后续注射过程的自动化监测和加药等作业,夹持板不对输液管道进行完全无自由度的限制,防止鼓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使用心理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范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