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3263发布日期:2023-09-20 16:1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心脏病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进展,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中的斑块会逐渐钙化。这种骨状结构类似物会造成脉管狭窄,降低脉管血流量,最终可能导致脉管完全闭塞。

2、针对脉管钙化病灶,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在治疗时,导管上的球囊被推进至脉管钙化区域;然后用液体对球囊膨胀加压;脉冲发生器通过导线向球囊中的电极对施加高压脉冲,使电极对放电在液体中产生冲击波;冲击波撞击球囊壁,使钙化斑块破裂;钙化斑块破裂后,球囊可以进一步膨胀以打通脉管。

3、在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被压接在电极内侧。该实施例中,存在着生产时所述导线与所述电极内侧之间的作用力较小,或者因产品使用过程中电极变形等原因造成所述导线与所述电极内侧之间的作用力变小的问题,上述问题皆会造成导线与电极的连接不牢固,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导线与电极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密封围绕在导管外周的球囊、设置在所述导管外周且位于所述球囊内的电极组件和用于向所述电极组件传输电压的导线;所述球囊内可填充液体;当通过所述导线向所述电极组件传输电压时,所述电极组件可在球囊内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接线通孔;所述接线通孔的内壁、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所述电极组件的近端端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内周壁构成绕线部;所述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绕线部上。

3、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接线通孔;所述接线通孔的内壁、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所述电极组件的近端端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内周壁构成绕线部;所述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绕线部上,使得所述导线与所述电极组件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密封围绕在导管外周的球囊、设置在所述导管外周且位于所述球囊内的电极组件和用于向所述电极组件传输电压的导线;所述球囊内可填充液体;当通过所述导线向所述电极组件传输电压时,所述电极组件可在球囊内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接线通孔;所述接线通孔的内壁、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所述电极组件的近端端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内周壁构成绕线部;所述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绕线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绕线部上构成导线匝;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壁和/或内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线匝的第一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内电极和外电极护套;所述装置还包括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线通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电极上的第一接线通孔,所述第一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第一绕线部上构成第一导线匝;所述内电极的外周壁和/或内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线匝的第三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线通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电极护套上的第二接线通孔,所述第二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第二绕线部上构成第二导线匝;所述外电极护套的外周壁和/或内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线匝的第四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线和/或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护套上设置有第一放电孔,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放电孔;所述第一放电孔与所述第二放电孔使得所述内电极的部份露出并可接触所述球囊内的所述液体;当所述第一导线向所述内电极传输电压,且所述第二导线向所述外电极护套传输电压时,所述外电极护套与所述内电极露出部份之间可在球囊内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包括放电部;所述放电部位于所述外电极护套的轴向覆盖区间之外,并且所述放电部能与球囊内的液体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和外电极护套;所述装置还包括绝缘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线通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上的第三接线通孔;所述第三导线缠绕连接在所述第三绕线部上构成第三导线匝;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外周壁和/或内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导线匝的第六槽。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导线和/或所述第四导线的第五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护套上设置有第三放电孔和第四放电孔,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五放电孔和第六放电孔;所述第三放电孔与所述第五放电孔使得所述第一内电极的部份露出并可接触所述球囊内的所述液体;所述第四放电孔与所述第六放电孔使得所述第二内电极的部份露出并可接触所述球囊内的所述液体;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包括第一放电部,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二放电部;所述第一放电部与所述第二放电部均位于所述外电极护套的轴向覆盖区间之外,并且所述第一放电部与所述第二放电部均能与球囊内的液体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连接在所述绕线部上的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线的其他部份通过绳结或者绞丝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连接在所述绕线部上的所述导线焊接或者粘接在所述绕线部上;所述焊接或者所述粘接的位置位于所述接线通孔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治疗状态下,所述导线的两端均位于体外。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密封围绕在导管外周的球囊、设置在导管外周且位于球囊内的电极组件和用于向电极组件传输电压的导线;球囊内可填充液体;当通过导线向电极组件传输电压时,电极组件可在球囊内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电极组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接线通孔;接线通孔的内壁、电极组件的外周壁、电极组件的近端端面与电极组件的内周壁构成绕线部;导线缠绕连接在绕线部上。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接线通孔;接线通孔的内壁、电极组件的外周壁、电极组件的近端端面与电极组件的内周壁构成绕线部;导线缠绕连接在绕线部上,使得导线与电极组件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雍婷婷,钱林权,陆立荣,蔡园园,陈艾骎,刘广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润迈德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