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2109发布日期:2023-08-20 19:2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膀胱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膀胱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不同程度的传出神经支配丧失,膀胱粘膜下层的神经丛和感受器保持休眠状态,物理性热疗或膀胱腔内生物电刺激可促进激活这些受体,随着时间推移,促进过程直接产生冲动到脊髓中央区域,使患者能够感受这一冲动的感觉,随着更多的冲动传递,越有效促进逼尿肌收缩达到治疗目的。 部分患者因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或导尿管后,由于导管与尿道粘膜形成松散的粘液鞘,为细菌的入侵和穿入提供有利的环境;尿液中的物质沉积成薄膜,并使导尿管表面易于形成结壳作用,使细菌易于粘附。故该类患者反复出现膀胱泌尿生殖道感染,引流管头端垢性结石形成,不易拔除更换,在长期留置膀胱引流管的病人中更容易出现。

2、临床上为解决该问题,常用做法是定期通过更换导尿管或加强对膀胱进行冲洗,达到预防感染和结石的形成,但这一现状弊端十分明显,频繁更换导尿管致使有创侵入性操作增加,膀胱尿道粘膜发生损伤风险亦相应升高,且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随着膀胱冲洗次数的增多,其外源性病原体进入体内发生率亦相应增加(2019年泌尿外科诊治指南第422页)。

3、此外,部分病人膀胱有效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过度活动而药物治疗无效,膀胱内高压,继发上尿路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无法单纯膀胱导尿管引流解除梗阻,需要进行有创的骶神经电刺激调控,上述的一系列临床问题,造成病人痛苦,情绪恶化、反复来院就诊,生活质量下降,增加费用等弊端的诊疗现状。因此需要一种膀胱引流治疗装置能够解决膀胱粘膜温度可控的物理性热疗、增加膀胱尿液溶解度、抗炎、膀胱粘膜神经电刺激及早期预测结石是否有形成倾向来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膀胱引流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包括导管,导管的中央具有中心引流孔,所述导管头端的外壁上由前至后依序有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和外固定球囊,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通过管路连接的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注水口置于导管的末端,外固定球囊通过管路连接的外固定球囊注水口置于导管的末端;

4、所述导管上位于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和外固定球囊之间的管壁上设有左侧注水孔和右侧引流孔,左侧注水孔连接的注水导管接口置于导管的末端,右侧引流孔连接的出水导管接口置于导管的末端;

5、所述导管头端的端面上设有裸露感应电极,裸露感应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的裸露感应电极接头置于导管的末端;

6、所述导管头端的端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各加热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的加热电极接头置于导管的末端,各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通过导线连接的膀胱功能调控电极接头置于导管的末端。

7、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注水孔呈倾斜式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有防粘附的光滑抗菌涂层。

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均为窄方条s形。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均为四个,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交替设置。

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早期预测导尿管端垢性结石形成情况、抗炎、抗结石,能够持续膀胱冲洗,从而延长膀胱引流管留置时间,同时具有膀胱粘膜温度可控的物理性热疗,膀胱内粘膜电刺激,不额外增加病人损伤,促进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有效解决部分神经源性膀胱疑难病例诊疗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包括导管,导管的中央具有中心引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头端的外壁上由前至后依序有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和外固定球囊,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通过管路连接的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注水口置于导管的末端,外固定球囊通过管路连接的外固定球囊注水口置于导管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注水孔呈倾斜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有防粘附的光滑抗菌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均为窄方条s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均为四个,加热电极和膀胱功能调控电极交替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膀胱引流装置,其包括导管、裸露感应电极、裸露感应电极接头、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加热电极、加热电极接头、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膀胱功能调控电极接头、左侧注水孔、注水导管接口、右侧引流孔、出水导管接口、外固定球囊、外固定球囊注水口和内花环状防结石球囊注水口。本技术具有特有引流装置融合裸露感应电极、膀胱功能调控电极触点,加热电极、防结石球囊为一体,集诊断、治疗功能模块整体化,能够解决临床上部分神经源性膀胱频繁更换导尿管,解除尿液引流,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棘手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朱显钟,苏吉阳,赵力,李金雨,高清河,罗辉,颜燕敏,张跃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