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7089发布日期:2023-09-24 05:5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下肢康复运动通常适用于下肢受伤或者过度使用引起的疼痛、运动障碍等情况。进行康复运动可以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关节和韧带的弹性和力量,提高灵活性和平衡能力,以及提高血液循环和代谢水平。而如果不进行康复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无力、关节僵硬和积液、疼痛加剧等问题,甚至导致永久性的运动功能损害。

2、因此,下肢康复运动对于恢复身体健康和正常运动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合理的康复方案和指导,可以加速下肢恢复的进程,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出现,并最终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恢复正常运动能力的目的。

3、现在的临床下肢康复类产品,其下肢腿部支架均为抽拉式结构,配合脚回转托板,承担起患者的整体下肢腿部的支撑。但该结构因为抽拉式结构的抽拉长度有机械结构的限制,无法过长或过短调整设置,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一般无法同时使用于一般儿童和成人的身高,因此不可避免的对患者下肢的腿部长度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一般儿童和成人不同身高进行调整且可控制运动强度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壳体、输出单元、运动单元和调节单元,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输出单元,所述壳体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部分运动单元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运动单元邻近第一开口一端设置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脚回转板、脚托板和连接件,所述脚回转板与运动单元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脚回转板开设带有螺纹的第一连接口,所述脚托板开设带有螺纹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脚回转板和脚托板通过螺栓、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可拆卸固定连接。壳体可对输出端元进行遮挡和收纳,使本实用新型外形更为美观,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为输出单元与运动单元连接提供通道,脚回转托板与运动单元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使脚回转托板相对于运动单元有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螺栓便于将脚回转托板和脚托板进行拆卸或固定。

4、作为优选,所述运动单元包括支撑架、运动支架、下肢大腿支架和下肢小腿支架,所述支撑架一端穿过第二开口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端与下肢大腿支架一端通过铰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下肢大腿支架另一端与下肢小腿支架一端通过铰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下肢小腿支架另一端与脚回转板通过铰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撑架通过第二开口可将输出单元与运动单元进行连接,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更为牢固,且支撑杆可对部分人体进行支撑,铰接件可调节连接角度,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

5、作为优选,所述输出单元包括驱动电机、连接轴、丝杆、带有螺纹的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连接轴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所述丝杆外部套设有移动件,所述丝杆与移动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移动件与运动支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丝杆转动配合,所述固定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正向和反向交替旋转可且通过连接轴连接丝杆,可使带有螺纹的移动件套接在丝杆外部来回运动,移动件连接运动支架带动下肢小腿支架运动,从而使使用者达到运动效果。

6、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板包括显示屏和控制键。控制板可便于操作者对电机进行操作。

7、作为优选,所述螺栓设置有转钮,所述转钮与螺栓固定连接。转钮便于对螺栓进行扭动,使操作者取下或固定螺栓更为省力。

8、作为优选,所述脚托板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脚托板固定连接。限位板可对使用者脚部进行固定,防止运动时使用者脚部脱离脚托板。

9、作为优选,所述下肢大腿支架设置有第一固定绑带,所述第一固定绑带与下肢大腿支架滑动配合。第一固定绑带可对使用者大腿部进行固定。

10、作为优选,所述下肢小腿支架设置有第二固定绑带,所述第二固定绑带与下肢小腿支架滑动配合。第二固定绑带可对使用者小腿进行固定。

11、作为优选,所述脚托板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脚托板固定连接。防滑部可增大使用者与脚托板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使用者脚部脱离脚托板。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皆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皆通过魔术贴固定。魔术贴可改变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与人体之间的松紧度,且使用方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利用调节单元与运动单元相互配合,使调节单元设置于运动单元一端,根据人体不同身高,选择脚回转托板相对于运动单元回转向上缩短或向下伸长,而后通过连接件使脚回转托板与运动单元固定,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满足于一般儿童和成人的身高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壳体、输出单元、运动单元和调节单元,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输出单元,所述壳体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运动单元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运动单元邻近第一开口一端设置有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脚回转板、脚托板和连接件,所述脚回转板与运动单元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脚回转板开设带有螺纹的第一连接口,所述脚托板开设带有螺纹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脚回转板和脚托板通过螺栓、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可拆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单元包括支撑架、运动支架、下肢大腿支架和下肢小腿支架,所述支撑架一端穿过第二开口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端与下肢大腿支架一端通过铰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下肢大腿支架另一端与下肢小腿支架一端通过铰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下肢小腿支架另一端与脚回转板通过铰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包括驱动电机、连接轴、丝杆、带有螺纹的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连接轴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所述丝杆外部套设有移动件,所述丝杆与移动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移动件与运动支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丝杆转动配合,所述固定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板包括显示屏和控制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设置有转钮,所述转钮与螺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板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脚托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大腿支架设置有第一固定绑带,所述第一固定绑带与下肢大腿支架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小腿支架设置有第二固定绑带,所述第二固定绑带与下肢小腿支架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板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与脚托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皆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第二固定绑带皆通过魔术贴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壳体、输出单元、运动单元和调节单元,壳体内部设置有输出单元,壳体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壳体侧部开设有第一开口,壳体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部分运动单元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输出单元固定连接,运动单元邻近第一开口一端设置有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包括脚回转板、脚托板和连接件,脚回转板与运动单元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本技术利用调节单元与运动单元相互配合,使调节单元设置于运动单元一端,根据人体不同身高,选择脚回转托板相对于运动单元回转向上缩短或向下伸长,而后通过连接件使脚回转托板与运动单元固定,从而实现本技术满于一般儿童和成人的身高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严红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