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8350发布日期:2023-06-21 17:0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1、静脉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静脉输液器一般包括静脉针或注射针、输液管路b、流速调节器c、滴壶a、瓶塞穿刺器。输液时,医护人员将瓶塞穿刺器刺入配有药液的瓶体或袋体内,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液管路流入滴壶a,当滴壶a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管路流入静脉,实现药物治疗。

2、在输液过程中,在滴壶a和流速调节器c之间的位置处经常会由于操作不当或环境条件限制等因素,进入大量或者少量的空气,在重力的作用下,空气将沿输液管路流入到静脉中,尤其是有大量空气存在时,将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严重时,或将威胁生命安全。

3、而上述相关技术中在上述位置处通常缺少排气结构,因而当存在少量气体时:医护人员通常会选择关闭流速调节器c,从上至下拉直输液管,由下至上把气泡弹上去;当存在大量气体时,医护人员通常会采用如下三种排气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排气,1)关上流速调节器c,把输液管由下至上卷在手指上,空气就会上去;2)关上流速调节器c,把输液管由下至上卷在笔上,空气就会上去;3)关上流速调节器c,直接由下至上推调节夹,空气就会上去,即上述每种方式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配合进行手动排气操作,排气比较麻烦。

4、为此,本申请特提出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在滴壶a和流速调节器c之间的位置处缺少排气结构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利于自动排气此段多余的气体。

2、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滴壶下方设有排气结构,其包括内盖、底座和浮于水面的分流器。

3、所述内盖上部设有与滴壶输液端管路连通的内盖连接口,下部开通有排气孔;

4、所述底座下部设有与管路对接的底座连接口,上部连接至所述内盖,其上部开口处内壁设有底座锥面;

5、浮于水面的所述分流器设于所述底座上端开口内,且上部周侧设有唇形密封槽,其上浮时,所述唇形密封槽封堵于所述排气孔,所述分流器上还设有分流器径向通道和分流器轴向通道,流体通过的两通道和所述底座锥面流通至所述底座连接口处,所述分流器底部设有锥形密封环,其下浮时,所述锥形密封环与所述底座锥面接触,所述唇形密封槽与所述排气孔分离。

6、优选的,所述分流器中心处设有分流顶。

7、优选的,所述分流器围绕所述分流顶周侧向外设有分流锥面,所述分流器上部以所述分流顶为圆心设有环状凸块,且所述唇形密封槽开设在环状凸块上端,所述分流器径向通道和分流器轴向通道均设有多个,所述分流器径向通道等距开设在环状凸块下部并位于所述分流锥面上,所述分流锥面等距布设在所述分流锥面边缘上。

8、优选的,所述锥形密封环围绕所述分流器圆心设有多个,且均为倒锥状设计,所有所述锥形密封环的小圆边外壁均与所述底座锥面内壁活动接触。

9、优选的,所述分流器的分流锥面上部还等距连接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的其中一面还均与环状凸块外壁固定。

10、优选的,所述内盖截面呈t形状设计,其底面设计为集气锥面,且其底面位于所述集气锥面上部设有集气环面,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集气环面处。

11、优选的,所述内盖连接口和所述底座连接口均具有锥度。

12、优选的,所述内盖外围设有与滴壶输液端管路自由端端面接触的内盖止口,所述底座外围设有与对接管路自由端端面接触的底座止口。

13、优选的,所述内盖上套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能够覆盖于所述排气孔,且所述内盖上还固定压紧于所述过滤层的外盖,并能够通过所述外盖实现与所述底座开口处的固定,所述外盖上还开通有与所述排气孔对应的扩散孔。

14、优选的,所述扩散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排气孔的孔径。

15、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

16、1、通过在输液器滴壶下方设计排气结构,排气结构主要包括分别与滴壶底部连接的内盖和与对应的管路相连的底座,以及设于浮动于其二者内腔之间的分流器,当流体内有空气时,流体流量减小,分流器下沉,分流器的锥形密封环与底座锥面接触,阻断空气进入管口,分流器上的唇形密封槽与排气孔分离,空气沿集气锥面进入集气环面,经过排气孔、过滤层和扩散孔排出,如此可以实现滴壶和流速调节器之间的位置处的气体直接排放的功能,间接降低多余气体对输液风险的影响。

17、2、通过过滤层的设计利于在输液管路排气的同时减少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落入管路上,降低了外界灰尘对对输液风险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滴壶下方设有排气结构,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4)中心处设有分流顶(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4)围绕所述分流顶(4-1)周侧向外设有分流锥面(4-2),所述分流器(4)上部以所述分流顶(4-1)为圆心设有环状凸块,且所述唇形密封槽(4-3)开设在环状凸块上端,所述分流器径向通道(4-4)和分流器轴向通道(4-5)均设有多个,所述分流器径向通道(4-4)等距开设在环状凸块下部并位于所述分流锥面(4-2)上,所述分流锥面(4-2)等距布设在所述分流锥面(4-2)边缘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密封环(4-7)围绕所述分流器(4)圆心设有多个,且均为倒锥状设计,所有所述锥形密封环(4-7)的小圆边外壁均与所述底座锥面(5-3)内壁活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4)的分流锥面(4-2)上部还等距连接有加强筋(4-6),且所述加强筋(4-6)的其中一面还均与环状凸块外壁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截面呈t形状设计,其底面设计为集气锥面(1-3),且其底面位于所述集气锥面(1-3)上部设有集气环面(1-4),所述排气孔(1-5)位于所述集气环面(1-4)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连接口(1-1)和所述底座连接口(5-1)均具有锥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外围设有与滴壶输液端管路自由端端面接触的内盖止口(1-2),所述底座(5)外围设有与对接管路自由端端面接触的底座止口(5-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上套设有过滤层(3),所述过滤层(3)能够覆盖于所述排气孔(1-5),且所述内盖(1)上还固定压紧于所述过滤层(3)的外盖(2),并能够通过所述外盖(2)实现与所述底座(5)开口处的固定,所述外盖(2)上还开通有与所述排气孔(1-5)对应的扩散孔(2-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孔(2-1)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排气孔(1-5)的孔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排出气体的输液器,滴壶下方设有排气结构,其包括内盖、底座和浮于水面的分流器。所述内盖上部设有与滴壶输液端管路连通的内盖连接口,下部开通有排气孔;所述底座下部设有与管路对接的底座连接口,上部连接至内盖,其上部开口处内壁设有底座锥面;浮于水面的分流器设于底座上端开口内,且上部周侧设有唇形密封槽,其上浮时,唇形密封槽封堵于排气孔,所述分流器上还设有分流器径向通道和分流器轴向通道,分流器底部设有锥形密封环,其下浮时,所述锥形密封环与底座锥面接触,所述唇形密封槽与排气孔分离。通过排气结构的设计实现了滴壶和流速调节器之间的位置处的气体直接排放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