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

文档序号:36074775发布日期:2023-11-17 23:5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


背景技术:

1、俯位通气的概念由bryan在1974年首次提出,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协助患者置于俯卧位的体位,具有促进患者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及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同时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种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2、患者通过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其机制利用重力作用,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中,俯卧位通气被写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3、目前市面现有适用于俯卧位患者的体位垫无针对肥胖患者使用的类型,而俯卧位翻身床造价成本又高,不便于推广。肥胖患者即bmi大于等于28的患者,该类患者通常胸腹部及大腿脂肪堆积,而在机械通气期间进行俯卧位时使用常规体位枕,不能将腹部及生殖器官悬空,从而对于患者的腹部及男性生殖器官都会产生压力性损伤。

4、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俯卧位翻身体位工具有翻身床及俯卧位垫由多个体位垫组成,不仅价格昂贵,体位垫型号统一,适用于常规提醒患者,而针对肥胖患者俯卧位通气时体位垫未能将患者胸腹部悬空,增加了腹部压力,造成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阻力、气道压力及分钟通气量增加,造成气压伤,使俯卧位通气改善患者氧合目的大大降低;而不恰当的体位垫不能保护生殖器官从而造成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住院费用。

5、俯卧位患者安置的体位垫,若不能按照人体生理特征安放,极容易造成压伤及移位,且容易造成患者身上各处管路(如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尿管等)的牵拉及压迫,现有适用于俯卧位患者的体位垫不能针对肥胖及重度肥胖患者使用,由于肥胖患者的胸腹部和大腿部脂肪堆积,正常肩胸部及髂关节部会阴体位垫不能充分的将胸腹部及会阴部悬空,从而极易造成压力性损伤。

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适应不同体重、体型的患者,能够兼容肥胖患者的使用需求,保证患者胸腹部可以充分悬空,促进患者肺泡复张,防止气压伤。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包括:上肢垫、肩胸腹部垫、膝部垫、脚踝垫和可调节绑带。

4、肩胸腹部垫包括左肩胸垫、右肩胸垫、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并列设置,左腹部垫设于左肩胸垫之下,右腹部垫设于右肩胸垫之下,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并列设置。

5、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之间、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之间、左腹部垫与左肩胸垫之间、右腹部垫与右肩胸垫之间均由伸缩机构连接。

6、一可调节绑带由左肩胸垫延伸至右肩胸垫,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均分别设有一可调节绑带。

7、进一步的,肩胸腹部垫还包括连接垫。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之间、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之间均设有连接垫,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分别通过一伸缩机构与连接垫连接,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也分别通过一伸缩机构与连接垫连接。

8、进一步的,左腹部垫的底端朝远离右腹部垫的一侧弯曲,右腹部垫的底端朝远离左腹部垫的一侧弯曲。设置于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的可调节绑带分别用于绑定于大腿根部。

9、进一步的,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之间的伸缩机构和连接垫的位置高于会阴部。

10、进一步的,左肩胸垫、右肩胸垫、左腹部垫、右腹部垫、左腹部垫、左肩胸垫、右腹部垫和右肩胸垫均与伸缩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11、进一步的,沿上肢垫的宽度方向,上肢垫的中部位置为凹陷结构。

12、进一步的,上肢垫靠近上臂端处设有由上臂端延伸至前壁端的斜坡面。

13、进一步的,膝部垫设有与膝关节相适配的凹陷区。

14、进一步的,脚踝垫的厚度大于膝部垫的厚度。

15、进一步的,上肢垫、肩胸腹部垫、膝部垫和脚踝垫均包括:外套和填充物。外套设置有拉链部,填充物包括高密度海绵。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通过调节伸缩机构,可以改变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之间、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之间、左腹部垫与左肩胸垫之间、右腹部垫与右肩胸垫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对肥胖患者也具有了很好的适配性。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进行调节,中间空间可充分悬空患者胸部,防止气压伤出现,也可保护女性患者胸部免受压力性损伤。

18、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适应不同体重、体型的患者,能够兼容肥胖患者的使用需求,保证患者胸腹部可以充分悬空,促进患者肺泡复张,防止气压伤。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肢垫、肩胸腹部垫、膝部垫、脚踝垫和可调节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胸腹部垫还包括连接垫;所述左肩胸垫和所述右肩胸垫之间、所述左腹部垫和所述右腹部垫之间均设有所述连接垫,所述左肩胸垫和所述右肩胸垫分别通过一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连接垫连接,所述左腹部垫和所述右腹部垫也分别通过一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连接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腹部垫的底端朝远离所述右腹部垫的一侧弯曲,所述右腹部垫的底端朝远离所述左腹部垫的一侧弯曲;设置于所述左腹部垫和所述右腹部垫的所述可调节绑带分别用于绑定于大腿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腹部垫和所述右腹部垫之间的所述伸缩机构和所述连接垫的位置高于会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胸垫、所述右肩胸垫、所述左腹部垫、所述右腹部垫、所述左腹部垫、所述左肩胸垫、所述右腹部垫和所述右肩胸垫均与所述伸缩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肢垫的宽度方向,所述上肢垫的中部位置为凹陷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垫靠近上臂端处设有由上臂端延伸至前壁端的斜坡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垫设有与膝关节相适配的凹陷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垫的厚度大于所述膝部垫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垫、所述肩胸腹部垫、所述膝部垫和所述脚踝垫均包括:外套和填充物;所述外套设置有拉链部,所述填充物包括高密度海绵。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俯卧位通气体位垫,包括上肢垫、肩胸腹部垫、膝部垫、脚踝垫和可调节绑带。肩胸腹部垫包括左肩胸垫、右肩胸垫、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并列设置,左腹部垫设于左肩胸垫之下,右腹部垫设于右肩胸垫之下,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并列设置。左肩胸垫和右肩胸垫之间、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之间、左腹部垫与左肩胸垫之间、右腹部垫与右肩胸垫之间均由伸缩机构连接。一可调节绑带由左肩胸垫延伸至右肩胸垫,左腹部垫和右腹部垫均分别设有一可调节绑带。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兼容肥胖患者的使用需求,保证患者胸腹部可以充分悬空,促进患者肺泡复张,防止气压伤。

技术研发人员:崔冬梅,郑薇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