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8259发布日期:2023-12-07 01:4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腹腔手术耗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手术中用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


背景技术:

1、在腹腔手术中,需要及时地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存留于腹腔中的积液(包括污血)抽出,保持腹腔整洁以及手术视野,将积液抽出的设备,包括抽取机,抽取机通过气管连接吸引管,医生手持吸引手管,将吸引管的前端伸入到腹腔中,依靠抽取机的吸引力将积液抽出。

2、大部分吸引管的材质为不锈钢,还有少部分吸引管材质为塑料,但有一个共性就是材质比较硬,当积液位于腹腔角落的时候,需要大幅度的调节吸引管的倾斜角度,可能会挤压到腹腔中的器官,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吸引连接管。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积液抽取过程中产生二次损伤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包括软管,软管的前端设有球头,球头的前侧设有吸引孔,吸引孔与软管的内孔连通,软管的后端设有插口,软管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

3、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软管和球头的材质均为k胶。

4、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前侧套管,前侧套管通过螺旋状的折弯部连接后侧套管,前侧套管、折弯部和后侧套管均被软管穿过。

5、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后侧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点,后侧套管通过凸起与软管弹性连接。

6、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凸点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凸点位于后侧套管的前端,另一部分凸点位于后侧套管的后端,位于后侧套管前端的凸点数量至少有三个且围绕后侧套管的轴线均匀分布,位于后侧套管后端的凸点数量至少有三个且围绕后侧套管的轴线均匀分布。

7、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有两个。

8、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球头与软管之间以内凹的曲面光滑过渡。

9、前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中,所述球头的外周面与吸引孔的内周面通过圆角光滑过渡,圆角的半径0.3-0.5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在现有的吸引管上,替代吸引管进入到腹腔中抽取积液,由于软管材质柔软,不会加压到腹腔中的器官,不会造成二次损伤,通过在软管的前端设置球头,扩大软管与腹腔以及腹腔中器官的接触面积,消除尖锐部分,进一步的避免二次损伤的产生。对于腹腔角落中的积液,通过在软管上设置角度调节机构,使软管可以避开器官达到,在不挤压器官的基础上,顺利抽取掉积液,进一步的避免二次损伤的形成。本实用新型已经完成产品试产以及试用,上述的技术效果在实践中已经得以验证。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积液抽取过程中产生二次损伤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1),软管(1)的前端设有球头(2),球头(2)的前侧设有吸引孔(3),吸引孔(3)与软管(1)的内孔连通,软管(1)的后端设有插口(4),软管(1)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和球头(2)的材质均为k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套管(8)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点(9),后侧套管(8)通过凸起与软管(1)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9)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凸点(9)位于后侧套管(8)的前端,另一部分凸点(9)位于后侧套管(8)的后端,位于后侧套管(8)前端的凸点(9)数量至少有三个且围绕后侧套管(8)的轴线均匀分布,位于后侧套管(8)后端的凸点(9)数量至少有三个且围绕后侧套管(8)的轴线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5)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2)与软管(1)之间以内凹的曲面(10)光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2)的外周面与吸引孔(3)的内周面通过圆角(11)光滑过渡,圆角(11)的半径0.3-0.5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包括软管(1),软管(1)的前端设有球头(2),球头(2)的前侧设有吸引孔(3),吸引孔(3)与软管(1)的内孔连通,软管(1)的后端设有插口(4),软管(1)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5);所述软管(1)和球头(2)的材质均为K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5)包括前侧套管(6),前侧套管(6)通过螺旋状的折弯部(7)连接后侧套管(8),前侧套管(6)、折弯部(7)和后侧套管(8)均被软管(1)穿过;所述后侧套管(8)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点(9),后侧套管(8)通过凸起与软管(1)弹性连接。本技术具有能避免积液抽取过程中产生二次损伤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潘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庐美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