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

文档序号:34989727发布日期:2023-08-03 20:3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


背景技术:

1、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是由于血栓或者从病变的血管壁脱落的动脉硬化斑块造成动脉血管急性闭塞,继而引起远端缺血的器官和组织激发去极化、炎症反应、凋亡等一系列不可逆的生理病理反应。这类疾病包括颅内外大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症状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属于心脑血管临床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尽早除栓以开通阻塞血管对于提高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国内的相关专业组织和学会都推荐对这类患者施行经导管的微创介入机械取栓治疗,而直接抽吸取栓作为近些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安全性好、手术器材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势,有着优异的临床使用前景。

2、通常进行直接抽吸除栓操作所需的设备主要由抽吸泵和介入导管两部分组成,其中抽吸泵用于提供恒定抽吸压力,具体的抽吸压力值可以根据操作需要,通过旋转控制面板上的旋钮而调节。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临床上也经常使用大口径注射器代替抽吸泵来产生抽吸负压。手术中把介入抽吸导管推送到血栓近端,然后开启抽吸泵或操作注射器,向导管内施加抽吸负压以开展除栓。目前临床采用的抽吸泵或者注射器抽吸都用于提供恒定的抽吸负压。从除栓效率考虑需要尽量高的抽吸压力幅值,以快速松解并除去嵌顿在受阻血管段的血栓,同时吸除任何可能产生的血栓碎块防止其逃逸到远端血管。但是从安全性考虑,保护脆弱而形状复杂的动脉血管又需要保持较低的抽吸压力幅值。如何在高效除栓和有效保护血管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是直接抽吸除栓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实用、有效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包括测量控制模块和抽吸调节回路,所述测量控制模块包括测量控制处理器、传感器、用户交互界面,所述测量控制处理器接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抽吸调节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抽吸压力源、过滤器、缓冲瓶,缓冲瓶远离抽吸压力源一端连接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压力源电性连接测量控制模块,抽吸压力源根据测量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产生所需要的脉动抽吸压力。

4、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用于测量患者动脉血压的血压传感器和测量抽吸调节回路负压的负压传感器。

5、优选的,所述抽吸动力源为伺服变量抽吸泵。

6、另一优选的,所述抽吸动力源包括恒定抽吸泵和电控调节阀,电控调节阀的负压输入口连接恒定抽吸泵,负压输出口连接过滤器。

7、进一步地,所述电控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组件、电磁模块,所述电磁模块设置在阀体上部,阀体内设置供阀芯组件活动的第二容纳腔,电磁模块的下方通过拉杆连接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沿垂直拉杆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三个柱塞;所述第二容纳腔一侧沿拉杆方向依次设有负压输入口、第一大气压口,另一侧沿拉杆方向依次设有第二大气压口、负压输出口,第二大气压口的位置高于负压输入口,负压输入口的位置高于负压输出口,负压输出口的位置高于第一大气压口;阀芯组件处于不同的位置连通不同的流体通路。

8、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模块包括信号放大和驱动电路、主驱动线圈、绝缘隔板、响应线圈、阀芯复位弹簧;所述主驱动线圈设置在阀体的上部,阀体内设置容纳响应线圈的第一容纳腔,响应线圈活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响应线圈与主驱动线圈之间设置绝缘隔板,响应线圈与绝缘隔板之间设置有阀芯复位弹簧,响应线圈下方通过拉杆连接阀芯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主体、过滤器盖板和密封片,过滤器主体中部设有横向贯穿过滤器主体的流体通道,定义流体通道的远离抽吸压力源端为入口端,近抽吸压力源端为出口端,过滤器主体设有三个与流体通道垂直且连通的腔室,由入口端至出口端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主过滤腔,第一腔室内插设有金属网,第二腔室内插设粗滤芯,主过滤腔中部插设细滤芯。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出口处设有封堵头。

11、进一步地,所述主过滤腔呈从流体通道到细滤芯表面逐渐扩大的锥面体。

12、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瓶入口连接的抽吸导管上连接有三通鲁尔接头,三通鲁尔接头的另外一端连接注射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4、本实用新型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通过测量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调节抽吸调节回路的脉动抽吸压力,既能高效除栓,又能有效保护血管安全。

15、本实用新型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提供多种调节脉动抽吸压力的方案,采用伺服变量抽吸泵的方案能耗低,采用恒定抽吸泵配合电控调节阀的方案成本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16、本实用新型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中,电控调节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精准调节开度,有利于最终产品的推广普及。过滤器设置三重过滤,可以有效地消除流体中的水蒸气、微细固体颗粒、有害化学成分等,为抽吸动力源提供良好而有效的保护。

17、本实用新型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中,通过在抽吸导管上设置三通鲁尔接头并连接注射器,可以在抽吸导管发生阻塞时,进行正压冲刷疏通,经济有效。



技术特征:

1.一种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控制模块和抽吸调节回路,所述测量控制模块包括测量控制处理器(1)、传感器、用户交互界面,所述测量控制处理器(1)接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抽吸调节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抽吸压力源(3)、过滤器(4)、缓冲瓶(5),缓冲瓶(5)远离抽吸压力源一端连接抽吸导管(6),所述抽吸压力源(3)电性连接测量控制模块,抽吸压力源(3)根据测量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产生所需要的脉动抽吸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包括用于测量患者动脉血压的血压传感器(21)和测量抽吸调节回路负压的负压传感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动力源(3)为伺服变量抽吸泵(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动力源(3)包括恒定抽吸泵(8)和电控调节阀(9),电控调节阀(9)的负压输入口连接恒定抽吸泵(8),负压输出口连接过滤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调节阀(9)包括阀体(95)、阀芯组件(96)、电磁模块,所述电磁模块设置在阀体(95)上部,阀体(95)内设置供阀芯组件(96)活动的第二容纳腔(98),电磁模块的下方通过拉杆连接阀芯组件(96),所述阀芯组件(96)包括沿垂直拉杆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三个柱塞(961);所述第二容纳腔(98)一侧沿拉杆方向依次设有负压输入口(981)、第一大气压口(982),另一侧沿拉杆方向依次设有第二大气压口(983)、负压输出口(984),第二大气压口(983)的位置高于负压输入口(981),负压输入口(981)的位置高于负压输出口(984),负压输出口(984)的位置高于第一大气压口(982);阀芯组件(96)处于不同的位置连通不同的流体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模块包括信号放大和驱动电路(91)、主驱动线圈(92)、绝缘隔板(93)、响应线圈(94)、阀芯复位弹簧(97);所述主驱动线圈(92)设置在阀体(95)的上部,阀体(95)内设置容纳响应线圈(94)的第一容纳腔,响应线圈(94)活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响应线圈(94)与主驱动线圈(92)之间设置绝缘隔板(93),响应线圈(94)与绝缘隔板(93)之间设置有阀芯复位弹簧(97),响应线圈(94)下方通过拉杆连接阀芯组件(9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4)包括过滤器主体(41)、过滤器盖板(42)和密封片(43),过滤器主体(41)中部设有横向贯穿过滤器主体的流体通道(44);定义流体通道(44)的远离抽吸压力源端为入口端,近抽吸压力源端为出口端,过滤器主体(41)设有三个与流体通道(44)垂直且连通的腔室,由入口端至出口端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主过滤腔,第一腔室内插设有金属网(45),第二腔室内插设粗滤芯(47),主过滤腔中部插设细滤芯(4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排液口(46),排液口(46)出口处设有封堵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过滤腔呈从流体通道到细滤芯表面逐渐扩大的锥面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瓶(5)入口连接的抽吸导管(6)上连接有三通鲁尔接头(10),三通鲁尔接头(10)的另外一端连接注射器(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包括测量控制模块和抽吸调节回路,所述测量控制模块包括测量控制处理器、传感器、用户交互界面,所述测量控制处理器接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抽吸调节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抽吸压力源、过滤器、缓冲瓶,缓冲瓶远离抽吸压力源一端连接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压力源电性连接测量控制模块,抽吸压力源根据测量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产生所需要的脉动抽吸压力。本技术的脉动式抽吸除栓系统,通过测量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调节抽吸调节回路的脉动抽吸压力,既能高效除栓,又能有效保护血管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史宇兵,史宇辉,陈鹏,杨洪义,董静,袁瑞华,王海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