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

文档序号:35475707发布日期:2023-09-16 17:5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封式翻身垫,具体涉及一种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


背景技术:

1、俯卧位通气(ppv)是指将机械通气的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作为一种特殊的通气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由于体位的改变,使得重力依赖区萎陷的肺泡重新开放,肺组织水肿液重新分布,改善通气/血流比例,进一步改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部病变的不均一性,从而提高患者氧合,同时体位的改变可促进肺部分泌物引流,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2、如申请号为20222261675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俯卧位翻身垫,包括底层翻身垫和上层翻身垫,底层翻身垫和所述上层翻身垫分别位于使用者的体位下侧和上侧位置,上层翻身垫上对称开设有条形穿孔,底层翻身垫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条形穿孔,底层翻身垫的两端设置有粘接贴,上层翻身垫上且靠近条形穿孔处设置有粘接座,通过粘接贴与粘接座的固定粘接使得底层翻身垫的两端固定于上层翻身垫上,底层翻身垫和上层翻身垫之间形成对使用者的包裹空间。

3、但患者使用上述信封式翻身垫时易产生面部压力性损伤,ppv 时间越长,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越高,不仅容易造成继发感染,还能够导致患者机械通气耐受性和依从性下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护患关系。且ppv患者的面部通常都是固定有吸氧管或面罩等氧疗工具的,会严重限制患者俯卧位时的头部体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连接固定以构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前后贯穿的包裹空间,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头部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气囊组,所述第一气囊组向下投影在第一垫体上的形状呈c形,所述第一气囊组侧面中部设有对氧疗工具让位的让位缺口。

3、当需要对ppv患者翻身时,医护人员使患者侧头,然后医护人员将患者一侧背部抬起,随后将第二垫体部分塞入患者身下,随后医护人员将患者另一侧背部抬起,并由其它医务人员将第二垫体完全拉动至患者背下,随后将第一垫体盖在患者身上,以使第一气囊组支撑在患者面部,并使吸氧管、面罩等氧疗工具位于让位缺口处;随后可采用现有任意一种信封式翻身垫的连接结构进行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的连接固定,并将本辅助垫翻转,以实现患者的翻身俯卧,最后解除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的连接。

4、本实用新型设有凸出的第一气囊组以能对患者面部进行柔性支撑,以减缓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甚至能避免患者产生面部压力性损伤。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囊组设有让位缺口以构成c形,能对患者的氧疗工具进行让位,以避免氧疗工具的管类部件发生折叠,避免氧疗工具的面罩脱离患者面部,以保证患者的正常供氧;同时能避免面罩、吸氧管等氧疗工具发生位移以对患者面部施力,以提高患者舒适耐受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囊组还具有对患者头部体位进行限制,以避免患者无意识转头。其中,本实施例的氧疗工具指的是固定在患者鼻口处的鼻导管、鼻塞和面罩等部件。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囊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均呈c形,且至少两个第一气囊内外相互套设,相邻两第一气囊的通过不同的进气管充气。即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的两气囊可以间歇式充气,从而避免第一气囊组长时间与患者面部接触,以进一步降低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程度,甚至避免患者发生面部压力性损伤。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两肩部处分别设有一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段及竖向延伸的竖段,所述横段一端与竖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段另一端向另一支撑垫的横段侧延伸,所述竖段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气囊组侧延伸,所述第一气囊组相对位于两支撑垫之间。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对患者肩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垫,以避免本实用新型翻身使用时的患者相对本实用新型发生侧向滑动;同时支撑垫对患者肩部进行支撑,能对患者肩部及胸部进行一定的抬起,能避免患者胸部过多压紧在第一垫体上,能提高患者的呼吸效果,提高患者机械通气耐受性效果。其中,本实施例的支撑垫可以是固定在第一垫体上的,也可以是通过魔术贴等结构可拆卸固定在第一垫体上的;支撑垫可以是充气式的,也可以是填充海绵或棉花或棉布的。

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垫前边缘和侧边缘处具有向上延伸的限位部。限位部能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定位支撑,以避免患者相对第一垫体发生左右移动。

8、作为优选,位于左侧的支撑垫前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位于右侧的支撑垫前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右至左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位于左侧的支撑垫侧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前之后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位于右侧的支撑垫侧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前之后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通过上述设置,以避免突然凸出的限位部对患者造成不适,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便于ppv治疗。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会阴处设有向下凹的避让槽。通过上述设置,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便于ppv治疗。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垫体对应患者肺部处设有贯穿的窗口。必要情况下可以将第二垫体盖在俯卧状态的患者背上,并进行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的固定,然后医务人员拿取振动排痰机的手柄,使手柄位于窗口处以对患者进行振动排痰,通过振动排痰加强纤毛蠕动,促进分泌物和痰液引流,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通气功能,提高血氧浓 度,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垫体包括左第二垫体和右第二垫体,所述左第二垫体与第一垫体间、右第二垫体与第一垫体间均连接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垫体,所述左第二垫体右侧与右第二垫体左侧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侧垫体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左第二垫体和右第二垫体均设有前后贯穿的所述窗口。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垫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垫体,侧垫体可采用硬质材料,以提高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连接处的刚性,以避免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左右连接处折叠狭小,以使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间所构成的包裹空间两侧空间较大,以降低患者胳膊处的不适。其中,连接结构可以采用魔术贴或绑带或纽扣或拉链。

12、本实用新型具有既可以让患者头部体位不影响氧疗情况下更加的舒适耐受,又具有能减少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甚至避免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使用时能减少患者不适,提高患者依从性,并能搭配振动排痰机使用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连接固定以构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前后贯穿的包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头部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气囊组,所述第一气囊组向下投影在第一垫体上的形状呈c形,所述第一气囊组侧面中部设有对氧疗工具让位的让位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均呈c形,且至少两个第一气囊内外相互套设,相邻两第一气囊的通过不同的进气管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两肩部处分别设有一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段及竖向延伸的竖段,所述横段一端与竖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段另一端向另一支撑垫的横段侧延伸,所述竖段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气囊组侧延伸,所述第一气囊组相对位于两支撑垫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前边缘和侧边缘处具有向上延伸的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支撑垫前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左至右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位于右侧的支撑垫前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右至左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位于左侧的支撑垫侧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前之后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位于右侧的支撑垫侧边缘处的限位部的高度由前之后逐渐降低直至与支撑垫上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内部还设有第二气囊组,所述第二气囊组包括若干前后间隔设置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组位于第一气囊组后侧并相对位于两支撑垫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前后相邻的两第二气囊通过不同的进气管充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会阴处设有向下凹的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体对应患者肺部处设有贯穿的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体包括左第二垫体和右第二垫体,所述左第二垫体与第一垫体间、右第二垫体与第一垫体间均连接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垫体,所述左第二垫体右侧与右第二垫体左侧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侧垫体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左第二垫体和右第二垫体均设有前后贯穿的所述窗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封式翻身垫,具体涉及一种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一种信封式俯卧位通气辅助垫,包括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所述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连接固定以构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前后贯穿的包裹空间,所述第一垫体对应患者头部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气囊组,所述第一气囊组向下投影在第一垫体上的形状呈C形,所述第一气囊组侧面中部设有对氧疗工具让位的让位缺口。本技术具有能减少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甚至避免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李亚运,张薇,蒋小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