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

文档序号:35173595发布日期:2023-08-18 17:1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测量身体一部分温度的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


背景技术:

1、在临床医学中,对患者的睡眠数据监测是通过多导睡眠检测仪来记录的,而在使用多导睡眠检测仪对患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患者在睡眠时候的呼吸气流进行数据收集。

2、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054181u公开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其通过将加强放置在嘴内和鼻腔内的热敏传感器防护,使其可以避免受到热气带来的雾气损坏,提升了热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根据上述专利,在患者睡眠的时候,在其体内放入的热敏传感器虽然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监测,但是无法解决体内的异物感,会使患者在睡眠的时候感到不适,使睡眠质量下降。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包括面罩,所述面罩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面罩且与所述面罩固定连接,所述气管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且螺纹连接有热敏机构,所述面罩开口处包裹有弹性气囊。

4、进一步的,所述热敏机构包括螺纹套、支撑柱和热敏传感器,所述气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热敏传感器,所述热敏传感器的外壁通过若干个支撑柱与所述螺纹套的内壁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热敏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外侧套设有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套设在所述热敏传感器的外部。

6、进一步的,所述热敏传感器靠近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嵌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热敏传感器与所述包覆层的连接处。

7、进一步的,所述热敏传感器的另一端嵌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的引脚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通过设置的面罩和弹性气囊,可以在患者使用多导睡眠检测仪的时候更加的舒适,并且弹性气囊贴合在脸部,使呼吸的时候不会将脸部周围的空气吸入,使呼出的热气不会受到外界气流的干扰,保证了热敏机构的监测精度,并且设置的外置的热敏机构,可以避免患者在睡眠的时候体内有异物感,从而可以避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将热敏机构安装在气管内,可以使热敏机构可以后续进行清洁更换。

10、(2)、通过设置的螺纹套,可以便于热敏传感器的安装与更换,而设置的热敏传感器一侧的热敏电阻,可以对患者睡眠的时候呼出的热气进行检测,并且设置的包覆层,可以保证呼出的热气产生的雾气与热敏电阻直接接触使热敏电阻损毁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11、(3)、通过设置的密封圈可以进一步的使热敏电阻所处的环境密封性更好,使包覆层对热敏电阻的保护性能更好,而设置的导线则可以将热敏电阻因为患者呼吸而变化的数据传输回去,并且将导线设置在气管内,可以使气管对导线进行保护,避免导线在使用的时候受损。



技术特征:

1.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1),所述面罩(1)的一侧设置有气管(2),所述气管(2)的一端贯穿所述面罩(1)且与所述面罩(1)固定连接,所述气管(2)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且螺纹连接有热敏机构(3),所述面罩(1)开口处包裹有弹性气囊(4),所述热敏机构(3)包括螺纹套(5)、支撑柱(6)和热敏传感器(7),所述气管(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所述螺纹套(5)内设置有热敏传感器(7),所述热敏传感器(7)的外壁通过若干个支撑柱(6)与所述螺纹套(5)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传感器(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8),所述热敏电阻(8)的外侧套设有包覆层(9),所述包覆层(9)套设在所述热敏传感器(7)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传感器(7)靠近所述热敏电阻(8)的一端嵌设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位于所述热敏传感器(7)与所述包覆层(9)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传感器(7)的另一端嵌设有导线(11),所述导线(11)的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8)的引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包括面罩,所述面罩的一侧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面罩且与所述面罩固定连接,所述气管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且螺纹连接有热敏机构,所述面罩开口处包裹有弹性气囊。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面罩和弹性气囊,可以在患者使用多导睡眠检测仪的时候更加的舒适,并且弹性气囊贴合在脸部,使呼吸的时候不会将脸部周围的空气吸入,使呼出的热气不会受到外界气流的干扰,保证了热敏机构的监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邓少婷,程金生,黄俊豪,林嘉怡,雷文韬,伍可欣,张誉铃,侯观娣,曾晓彤,钟凯芝,叶舒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韶关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